【朱承】阳明心学与礼教精神

中国传统礼教精神主要表现在以儒家价值观念塑造人、以礼治和人伦之道作为公私生活秩序的基础、推崇礼乐典章及仪节的传承和教化等方面。阳明心学的良知说将儒家的价值规范内化为人的心性秩序,从而将一般意义上的恪守礼教转化为遵从良知。阳明心学重视儒家礼教的人伦之道,在理论上强调人伦之道对于公私生活秩序的重要性,并将人伦教化···

【殷慧】宋明礼教思想的展开及其特性

在主体化和民众化方面,阳明讨论得比朱熹更为深入,一方面“满街皆是圣人”,广泛的民间礼教实践以及民众化的发展,证明了阳明礼教思想的现实指向;另一方面我行我素,堕入异端、背离礼教的弊端已经显现,阳明后学出现了非名教所能羁络的危险,如何约之以礼,如何以《仪礼》作为准绳来挽救堕入异化的礼教,这似乎可成为乾嘉考据学礼仪考···

【韩星】从历史的视角看礼教

对于礼教,须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回到源头加以考察,剖析其深刻内涵,衡定其历史地位,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讲清楚其内涵与地位、意义和价值以及后来的异化。应当在深刻反思其发展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仁为本,仁礼并建,构建具有自由、平等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新时代的新礼教。

【张志刚、李天纲、吴丽娱、王铭铭、王宗昱、吴飞、程乐松、渠敬东】祭祀、礼教与···

10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简称“文研院”),在北大静园二院208会议室联合主办北大文研论坛:“祭祀、礼教与地方社会”。本次论坛邀请八位专家,分别从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讨论“祭祀、礼教与地方社会”的内在关系,特别关注李天纲教授的著作《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北京···

【李竞恒】古代精英承受更沉重的礼教

因为精英肩负着沉重的礼教,哪怕死也需要保持最起码的体面,如果精英和市井小民一样满地打滚,对整个社会来说都不是好事。

【胡骄键】建构—认同结构:国族认同的儒家式化解之道

国族认同问题不仅是现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国族都存在的问题。儒家礼教传统其实存在着一个一般性的关于国家“建构—认同”的基本结构。只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儒家礼教传统内涵的错位认识,使得这个结构一直隐而不显。澄清儒家礼教的基本结构,并在现代性的基础之上重建儒家礼教,或许能为解决全球性国族认同问题提···

【朱杰人】“礼学”和“礼教”的复兴何以可能? ——朱子礼学的实践面向

“东亚礼学与经学国际研讨会——暨上海儒学院第三届年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上海儒学研究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儒家文明论坛:朱杰人教授谈《朱子家礼》与礼学和礼教的重建

2018年12月20日,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共同主办的“儒家文明论坛(第四十八期)”在知新楼A1916举行。此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儒学会会长,朱子第二十九世裔孙朱杰文教授主讲,讲座由翟奎风教授主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