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剑】孔子协和万邦的民族观

华夏族自起源始便是由多邦族、多文化融合而来,这就难怪乎华夏族自古对民族关系抱有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态度。血与火的战斗并没有让华夏族得出对抗冲突、以暴制暴的历史结论,而是在开放、包容的态度下,融合、交流的历史习惯中,得出了另一种处理民族关系更为有效的方法。作为三代文化集大成者的孔子,对此做过总结,形成了协和万邦的···

【高小明】王阳明对传统“民族观”的新诠释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事迹已为后人熟知。龙场在今贵阳西北40公里的修文,当时处于“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自然环境之艰苦磨砺王阳明的心性而终成正果。明朝嘉靖时期,王阳明在龙场的生存环境,除了“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的自然环境之外,生活于此的贵州少数民族,时称“夷人”的苗族、彝族居民,构成了···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