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的关系是保守派评论家永远不会终结的厌恶和痴迷对象,其中很多人对两者的思维方式都并不怎么熟悉。
关于儒学与马克思主义(马学)的关系为何,一直困扰着当下的知识界,前者指称着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明的“中华性”,后者代表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现代性”,两者的关系如何牵系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自身的连续性,使得“中华”与“现代”两者不至于异质与断裂。这一问题,是关系中国作为国家与文明两重体的时代之问。
本文将提出有关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取得的胜利、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接下来可能要发生什么的若干浅见。
田辰山先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通的底层逻辑》一文,是某友去年3月函我而让我点评的。东海大不以为然,略予批判。而今此文早已公开发表于《文化软实力》等处,网上多处可以搜到,已没有保密的必要。故将当时的批语公开。是非曲直,公诸天下。功我罪我,任之而已。
无论你坐在菩提树下还是站在工人中间,人生就是一片苦海。但是,这两大学派的救赎方法有何相同之处呢?
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是不是真的“热”了?各家有各家的评说。但有个事实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活跃于民间的国学,近年来登堂入室,被吸收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国家意志主话语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