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为何谁都能当中国人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7-26 11:29:48
标签:
贝淡宁

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男,西历一九六四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九九一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政治学)。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著有《贤能政治》(中信出版社,2016年)《社群主义及其批评》(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〇一)、《中国新儒家: 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上海三联书店二〇一〇)、《超越自由民主》(上海三联书店二〇〇九年)等。

为何谁都能当中国人

作者:贝淡宁 著 吴万伟 译

来源:作者投稿儒家网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四日甲寅

       耶稣2017年7月26日


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学者认为,中国人身份应该基于文化而不是种族。


谁是中国人?答案似乎很简单:长得像中国人的人呗!


但是,想象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年轻女孩。她的祖母来自中国,她碰巧遗传了祖母的很多特征。她不会说中文,也根本不认同中国文化,她觉得自己是骄傲的美国人。若有人称她是中国人,她会理直气壮地反对这个标签。


或者以我自己为例。我出生于加拿大,有着高加索人的身体特征,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说中文,认同中国文化,目前拥有中国永久居民身份,但几乎没有人认为我是中国人。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基于种族的观念在当今中国根深蒂固,而且,这个观点至少在其他地方也间接得到认同。


在中国,我感受到欢迎和喜爱。妻子是中国人,自从2004年来到中国后,我一直在尽力融入中国文化。但是,我没有完全成功。中国朋友有时候称我为“中国女婿”。这本来是一种恭维,但在中国人心中,我仍然不是正宗中国人。


障碍不是法律层面的。外国人可以与中国人结婚获得中国公民身份,但是,实际上很少人做到这一点。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国13.9亿人口中只有1448人是归化了的中国人。中国不允许公民持有双重国籍,这让人很难做出入籍的决定,但是,在原则上,种族并非成为中国公民的障碍。


语言也不是中国人身份被大众接受的主要障碍。我的汉语水平远非完美,但我能用汉语讲课。叫出租车时,我的流利汉语会让司机感到吃惊,通电话时他们想不到客户竟然长着一幅外国面孔。数百万教育水平不高的中国公民的普通话讲得一塌糊涂,但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中国性。


就我而言,当然也不是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承诺。我研究儒家哲学已经很多年,这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一再告诉我,我对中国文化的承诺比很多中国人更中国。在中国参加研讨会时,我常常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穿着中式服装的人。


大众接受的真正障碍是中国人是以种族划分的一种假设。对外国人的俗套观念在任何文化中都很常见,中国也不例外。贬低非汉族中国人的说法在古代文献中都能够找到,中国历史上也爆发过种族主义引发的悲剧。十六国时期,中亚的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朝,但很快就在公元350年前后被灭掉了。据说杀戮就是专门针对高加索人种,很多留胡子的人仅仅因为看起来像羯族人而惨遭杀害。


但是,中国历史上也有鼓舞人心的事件。正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学家尤锐(Yuri Pines)注意到的那样,古代中国的主流精英文化强调以文化归属而非种族或民族性作为公民身份的最重要特征。中国人是遵循周朝(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同礼仪规范的那些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可以学习当中国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是欢迎外国人的开放社会。公元618-907年的唐朝就是经典的例子。首都长安是拥有将近百万居民的多元文化都市,吸引了世界各地野心勃勃的移民。中国最伟大的将军有突厥人、朝鲜人、粟特人(Sogdians属于古代伊朗文明)。阿拉伯学者也能参加科举考试。最著名的诗人李白或许就有中亚人血统。


但是,唐朝的开放态度最终消失了。自公元八世纪爆发举世震惊的安史之乱以及回纥人和吐蕃人攻占首都长安之后,中国人对待异族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负面的转变。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性模式。当中国强大和安全时,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高层都欢迎外国人,原意雇佣外国人。当中国虚弱时,外国人常常受到质疑,甚至仇视。现代最著名的案例是1899-1901年的义和团运动,他们企图用暴力将西方势力和基督教驱逐出中国。


事实上,中国最缺乏安全感的时期是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百年国耻”时期。中国精英逐渐认识到中国不仅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是根本难以立足的弱国。中国一次次被西方列强和日本打败,领土被外国列强瓜分。


就在这些事件之后,形成了基于种族的中国人身份概念。当时的改革派领袖如学者和政治思想家康有为在游历世界后得出另一个悲观的结论,即不同的种族正陷入为生存而战的殊死搏斗。他们认为中国人身份是建立民族国家的合理种族基础,并以此跻身类似国家的行列。


这个遗产至今仍然在影响中国人的态度。但是,中国已经复兴,重新成为强大的国家,不必惧怕再遭外国列强欺负,而且已经成为庞大的世界性全球经济的关键一环。在我看来,中国已经回到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它对身份的概念该回归更为宽容的状态,张开双臂拥抱符合中国人文化标准的人。


同时,这种转变也有现实主义基础。清华大学研究国际关系的著名理论家阎学通就认为,中国应该聘请更多外国人担任公职,并且给予他们中国国籍。他说,一旦中国的硬实力跨过必要的门槛,中国要竞争的就是人才而不是争夺经济和军事优势了。


无论民族和种族背景如何,面向所有人开放。这样的尚贤制移民政策也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目前已经废弃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人口比例失调,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将从世界各地年轻移民的贡献中受益匪浅。


这就是我自己的中国梦:不仅在我自己的心里而且在中国同胞的心里被当成中国人。


 


照片:本月早些时候,贝淡宁 (中间)与山东大学的学生在挪威利勒哈默尔(Lillehammer)的南森学院(the Nansen Academy)。

摄影:Wang Pei


译自:Why Anyone Can Be Chinese by Daniel A. Bell
https://www.wsj.com/articles/can-anyone-be-chinese-1500045078?mg=prod/accounts-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