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那么多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不会发生内乱?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9-09-27 10:20:22
标签:内乱、垂帘听政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那么多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不会发生内乱?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八月廿六日甲子

          耶稣2019年9月24日

 

 

 

一说到“垂帘听政”,人们很容易想到晚清的慈禧太后,其实垂帘听政在清王朝只是特例而已,倒是在宋代,频繁出现太后临朝的例子,垂帘听政几乎成为常态。

 

宋朝共有十八位君主,却出了九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分别是:章献太后(宋真宗皇后刘氏)、慈圣太后(仁宗皇后曹氏)、宣仁太皇太后(英宗皇后高氏)、钦圣太后(神宗皇后向氏)、昭慈太后(哲宗皇后孟氏)、宪圣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吴氏)、恭仁太后(宁宗皇后杨氏)、理宗皇后谢氏、度宗淑妃杨氏。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皇帝位,年才十三岁。因皇帝年幼,不具理政的能力,宋真宗留下遗诏,称“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这里的皇太后即真宗皇帝的皇后刘娥,真宗去世后,她便成了皇太后。她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太后,创下了垂帘听政的先例。

 

根据真宗的遗诏,众大臣议定了太后垂帘听政的礼仪与制度:“太后与帝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在,太后位右,垂帘决事”。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明道二年(1033)三月,太后去世,二十三岁的宋仁宗才得亲政。

 

刘太后去世前,留有遗诏:“以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居宫中,参断军国事”,意欲让杨太妃继续垂帘听政。但宰相团队认为,皇帝已经成年,没有必要由太后听政。所以没有将刘太后留下的“预政遗诰”公布出来,仅遵遗命将杨太妃晋封为皇太后。要不然,宋王朝会有十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逝世,他的继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尊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为皇太后”。由于新皇帝身体不太好,便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慈圣太后曹氏乃将门之后,有果断杀伐之英气,但她为人低调、谦逊,也没有什么野心,所以垂帘听政的时间极短,英宗的身体稍康复,便撤帘停止听政。

 

 

 

英宗在位仅数年,便驾崩了。他的皇后便是有“女中尧舜”之称的宣仁圣烈皇后高氏。神宗继位,“尊英宗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太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去世,哲宗嗣位,尊宣仁太后为太皇太后,“同御延和殿,诏书称‘吾’”。时哲宗只有九年,便由他的祖母——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直到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逝,哲宗才亲政。

 

哲宗继位之初,尊父亲神宗的皇后——钦圣宪肃皇后向氏为皇太后。及哲宗逝世,因哲宗无嗣,大臣决策迎立其弟赵佶嗣位,是为宋徽宗。徽宗请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辞,帝固请,乃从”。不过向氏也不是一位有野心的太后,她垂帘听政期间,“令外间不避家讳,不立诞节名,不通使辽国,辅臣不于小殿奏事。才六月,即还政”。

 

宋哲宗的第一任皇后孟氏,是同情保守派的太皇太后高氏所立,哲宗亲政后,废黜了孟皇后。徽宗继位,由同样同情保守派的向太后垂帘听政,所以又给孟氏恢复了皇后的身份。然而,向太后去世之后,徽宗决意恢复父兄的新法,起用变法派,又废了孟氏的皇后身份。孟氏后来出宫居住在相国寺前的私宅,靖康事变中因此躲过一劫,未被金兵掳走。

 

金人僭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张邦昌不敢造次,便迎孟皇后“入禁中,垂帘听政。后遣使迎康王,降手书播告天下。王即位于南京(是为宋高宗),后撒帘。上尊后为元祐太后,奉迎至行在所。以‘元’字犯后祖讳,改称隆祐太后。从上(高宗)幸维扬,幸杭州,苗傅、刘正彦作乱,请后听政。上复辟,撤帘”。孟太后去世后,谥“昭慈献烈”。

 

高宗之后是孝宗,孝宗之后是光宗。光宗继位之后,表现出神经病的样子,八十岁的太皇太后吴氏(高宗皇后)“于梓宫前垂帘”,不过,垂帘才数日,吴太后便“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翌日,撤帘”。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

 

 

 

宁宗的皇后杨氏在宁宗驾之后、理宗继位之初,也曾垂帘听政,她的外甥杨石“乃密疏章献、慈圣、宣仁所以临朝之由,远及汉唐母后临朝称制得失上之,后览奏,即命择日撤帘”。

 

宋理宗的皇后谢氏也有垂帘听政的经历: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度宗继位;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驾崩,继位的宋恭帝年仅四岁,只好由祖母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围攻临安,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不过,此时南宋还没有灭亡,因为恭帝的哥哥赵昰、弟弟赵昺在一部分将臣的保护下,逃出了临安城,在福建、广东一带组织流亡政府,抵抗元军。赵昰与赵昺均未成年,便由皇太妃杨氏垂帘听政。

 

宋王朝尽管出了这么多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有意思的是,有宋一朝,这么多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中,并没有一个太后趁机扩张权力,将自己推上皇位,成为武则天第二。我们都知道,唐朝的高宗武后、中宗韦后先后临朝听政,均造成内乱,宋朝有九位太后垂帘,却“无唐武、韦之祸”。这是为什么?

 

后来清王朝的慈禧太后也曾两度垂帘听政,是清帝国最有权力的一个人,同治、光绪都是她手中的傀儡而已。宋代那么多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却没有一位太后的权力能达到慈禧太后的程度。除了垂帘十一年的刘太后,其他皇太后的存在感也极低。这又是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都值得思考。答案在《新民说·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