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明 著《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出版暨自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9-12-21 00:04:03
标签:周易哲学新探、周易明意、温海明
温海明

作者简介,温海明,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福建三明人,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著有《周易明意》《道德经明意》《比较境遇与中国哲学》《儒家实意伦理学》、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Chinese Philosophy等著作;主编《易经明解》等。

温海明 著《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出版暨自序

 

 

 

书名:《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

作者:温海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内容简介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总源头。二十年多来,作者念念不离《周易》这部“大道之源”,希望通过新译重释此经再造传统哲学的圣人之道,致力于从以“意”为本的角度解读《周易》的哲学系统,对每卦每爻加以精细诠释,将之重构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思想体系。

 

《周易明意》分导论、易经明意、易传明意三编。“导论”说明解读《周易》的基础知识,以及《周易明意》的哲学意义, “易经明意”是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的精准解释和哲学建构。“易传明意”基于《易传》对卦的总说来建立“意本论”诠释。

 

作者简介

 

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兼学术部部长,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副总编辑。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北京中国学中心(TBC)客座教授等。出版中英文《道德经明意》《儒家实意伦理学》、Chinese Philosophy、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等论著。在国内外哲学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其中《中国哲学思想》被译为多种语言并在国外出版。

 

目录

 

序(朱高正)

自序


第一编  导论——《周易》哲学的人天之意


一《周易》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总源头

二《周易》的原理与基础

三《周易》的内在结构

四《周易》的卦爻符号系统

五《周易》的经与传

六明解《周易》的方法

七《周易》的哲学——人天之意

 

第二编  易经明意——爻意分说


一乾为天(乾下乾上)

二坤为地(坤下坤上)

三水雷屯(震下坎上)

四山水蒙(坎下艮上)

五水天需(乾下坎上)

六天水讼(坎下乾上)

七地水师(坎下坤上)

八水地比(坤下坎上)

九风天小畜(乾下巽上)

十天泽履(兑下乾上)

十一地天泰(乾下坤上)

十二天地否(坤下乾上)

十三天火同人(离下乾上)

十四火天大有(乾下离上)

十五地山谦(艮下坤上)

十六雷地豫(坤下震上)

十七泽雷随(震下兑上)

十八山风蛊(巽下艮上)

十九地泽临(兑下坤上)

二十风地观(坤下巽上)

二十一火雷噬嗑(震下离上)

二十二山火贲(离下艮上)

二十三山地剥(坤下艮上)

二十四地雷复(震下坤上)

二十五天雷无妄(震下乾上)

二十六山天大畜(乾下艮上)

二十七山雷颐(震下艮上)

二十八泽风大过(巽下兑上)

二十九坎为水(坎下坎上)

三十离为火(离下离上)

三十一泽山咸(艮下兑上)

三十二雷风恒(巽下震上)

三十三天山遯(艮下乾上)

三十四雷天大壮(乾下震上)

三十五火地晋(坤下离上)

三十六地火明夷(离下坤上)

三十七风火家人(离下巽上)

三十八火泽睽(兑下离上)

三十九水山蹇(艮下坎上)

四十雷水解(坎下震上)

四十一山泽损(兑下艮上)

四十二风雷益(震下巽上)

四十三泽天夬(乾下兑上)

四十四天风姤(巽下乾上)

四十五泽地萃(坤下兑上)

四十六地风升(巽下坤上)

四十七泽水困(坎下兑上)

四十八水风井(巽下坎上)

四十九泽火革(离下兑上)

五十火风鼎(巽下离上)

五十一震为雷(震下震上)

五十二艮为山(艮下艮上)

五十三风山渐(艮下巽上)

五十四雷泽归妹(兑下震上)

五十五雷火丰(离下震上)

五十六火山旅(艮下离上)

五十七巽为风(巽下巽上)

五十八兑为泽(兑下兑上)

五十九风水涣(坎下巽上)

六十水泽节(兑下坎上)

六十一风泽中孚(兑下巽上)

六十二雷山小过(艮下震上)

六十三水火既济(离下坎上)

六十四火水未济(坎下离上)

 

第三编  易传明意——卦意总论

一系辞

二说卦

三序卦

四杂卦

参考文献

后记

 

【自序】

 

在中国哲学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型时代,一代甚至几代哲学家们对经典的创造性诠释成为开启新哲学思潮的起点。无论是汉代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隋唐儒释道互相诠释彼此的经典,还是宋明理学对经典的重释和再造,都以重释经典开启全新哲学思潮的关键。明末清初以来,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传统经典需要在中西比较哲学与文化的境遇当中作出全新的诠释与回应,但随着经学时代的结束,能够明白融贯地解读经典的经师已经难求,而能够穿透经典、创造思想的经典诠释成果就更少了。可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复兴必须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而在所有应该重新塑造的经典当中,两三千年来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无疑是当代需要重释和建构的所有经典当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经典。

 

遗憾的是,《周易》这部每个思想转型时代最核心的经典,近代以来不但没有迎来她开启思想新时代应有的核心地位,却在近代化的乱局中被彻底边缘化,堕落进了无思想的陷阱,滑向了无文化的深渊。几十年来,主流研究《周易》的方法和径路是考古学、文字学、文献学、自然科学、术数学甚至统计学等具体枝节学科,而其易道哲学思想慧命的传承和续绝,几乎到了崩溃和灭绝的悬崖边上,难以引起知识界的重视。易道不兴,则华夏哲学思想的大道无从起兴;羲文诸圣大道不兴,中华哲学思想将难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十年多来,我念念不离《周易》这部“大道之源”,希望通过新译重释此经再造传统哲学的圣人之道。在美读博期间,我曾认为,中国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当是基于易道的‘心(意)同(通)物论’。此论并非我凭空新造,而是古圣相传的真道,千秋万代历久弥新。本书力图再现‘心(意)通物论’之为历代哲人不断重复的形上真理,可近现代研究者们仅着片言只语,还常不着边际,鲜有深入挖掘阐发。此理本来简洁明了,却悟者寥若晨星。在多年正规哲学训练之余,我从生活历练和冥思苦想中参悟而得‘心(意)通物论’,求证于东西方哲人,却发现现世之中知此理者屈指可数。曾经痛苦怀疑,甚至全盘否定,可在细心品味往圣前贤的大作时,此理越发昭然,即便斗转星移,此道不可移易。于是发奋援经为据,敷衍成论,以证圣哲大道源远流长,当世可以推陈出新,成为中国哲学之道对世界哲学与文化的根本贡献。

 

理查德•泰勒在其名著《形而上学》结尾如此写道:

 

[你]努力地向外前进,去观察天地、山岳、海洋和浮云所有那些你认为是事物的东西,你认为是外在的,疏远的和他物的东西;如实地观察它们,你立刻会惊讶地发现,你自己和自然本是浑然一体,你再也不惧怕虚无。……你将为存在而欢庆,为大自然而欢庆,为你的自我而欢庆。

 

二十多年前读到这段话时,为东西哲人物我融贯、心物相通之说欢欣鼓舞,并希望依托《周易》卦爻辞体系建构形上学系统。赴美读博期间,苦心攻读西方传统形上学与当代分析哲学形上学论著,毕业前夕草就此《周易明意》初稿。

 

《周易明意》通过经文诠释和哲学建构,力图建立“意本论”,其中哲学建构(明意)以经传文诠释(明解)为基础。经文尽量直译,彖辞本来用以解经,采用“明解”方式,在需要之处尽量明白解释。译解爻辞象辞以清晰达意为目标,必要时加以引申阐发。“明意”为哲学论述,问题基于“明解”,加以哲思立论、申论而成“意学”哲学系统。全书“明意”是随经义而引申的哲学诠释,是对《周易》经传文哲学涵义的形上建构,其遣词造句、内在结构和论述语脉皆自成体系,希图建构意本论哲学系统。

 

今造《周易明意》,有此四义:一、“导论”发明文王卦变方圆图,此图乃文王作卦爻辞所根据之图,三千年之后方才重现于世,基于此图,可对传世卦变体系作彻底梳理,进而对卦爻辞实现精准理解,;二、“明译”部分清楚译释《周易》经文之意;三、“明解”部分基于卦变体系,以传解经,明白解释卦爻辞;四、“明意”部分从人天之意哲学角度建构基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哲学系统,从比较哲学视域建构意哲学思想体系。总之,《周易明意》在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量明晰疏解的基础上,逐爻建构“意本论”哲学系统。

 

在北大哲学系读研时,有缘上朱伯崑先生《周易入门》课程,跟随陈来先生认真研读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和余敦康先生《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受王博老师《周易》课程启发良多。时值刘大钧先生、朱高正先生先后到北大哲学系客座访学,从他们的易学讲座、课程和专著中受益匪浅,从而在易学史、易学文献方面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1996年有缘得到马恒君先生1995年出版的《周易辩证》(《周易正宗》前身)一书,苦读日久,发现此书建构了一个超过两千多年几乎所有易学家的卦变体系,即有志于重解卦爻辞,并建构全新哲学意义世界。《周易正宗》在新时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或将起到如周敦颐《太极图说》、程颐《伊川易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对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奠基作用。

 

余早年于鹭岛得授易道,悟得易道通天化境。北大读研期间感通阳明读易境界,对儒家圣人之道体悟渐深。领会正宗易学之后,对两千多年争辩不休的卦变之秘彻悟心开。近些年来坚持讲授《周易》相关课程;2015年冬,建立专门讨论易学与哲学的“周易明解”微信学术交流群,三四年来海内外读易研易的学术共同体欣然成型。

 

卦变说是易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周易正宗》“以传解经”、“辨象证义”,理出了富有解释力的卦变体系。《周易明意》继往开来,在虞翻、李鼎祚、朱震、朱熹、丁易东、吴澄、董守谕、毛奇龄、潘思榘、惠栋、李道平等古今卦变说的基础上,让文王卦变方圆图在三千年后重现于世。不少卦爻辞、彖辞和小象辞的解读无法离开卦变。运用卦变,易学史上众多难题可以迎刃而解。理解文王卦变方圆图,有助于彻悟卦爻辞的内涵,后世研易者当知其所归。明代来知德认为卦变解易“失之千里”,是使得“四圣之易如长夜者”,如今《周易明意》之作,可谓为卦变解易的合理性正名,卦变正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孰不知此正可谓:四圣之易,自此明矣!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原动力,其内在形上学系统一直没有系统化地建构出来,因此心(意)物之间的融通境遇,一直晦而不明。中国哲学的形上学范畴,如天、道、性、命、理、气、心、性等,如果不放在心(意)物通融的视域之中,就难以得到合理体知和解读,致使传统形上学不断被解构成为心物分离的各种版本,难以成其为真哲学,中国哲学之道竟历百年而长衰不振。本书从“人天之意”的角度,即人意通天的角度,建构心“意”通物之论,此论通于早年“境遇创生(contextual creativity)”、“中国哲学意识(Chinese philosophical sensibility)”诸说。二十世纪最有原创力的哲学家熊十力生前最大憾事是未能写出《大易广传》和《量论》;明代王阳明读易悟道,但没有留下易学著作。《周易明意》志在续阳明先生和十力先生之志,系统阐发与圣人之道一以贯之的易道,究圣人之“意”,再造易(意)哲学,展示人天之意的意生、意能、意向、意缘、意识、意行、意量和意境等的哲理意义。

 

《周易明意》意本论形上学的使命在于揭示世界向“意”呈现之前的先行结构,建立意本形而上学的过程,可谓一个逆向建构的过程,从面对世界那瞬间的“意”回溯以往,揭示世界向“意”如此呈现的维度和结构。由此可知,意本形上学之思在生活的“意”之前。理查德•泰勒在《形而上学》导言中曾指出:“形上学根本不涉及如何生活,而仅仅涉及为何生活。”从意本形上学角度看,形上学不涉及如何帮助人们生存的具体技术性层面,而主要关乎生命之“意”通于天地的“意”缘初始结构之生发(意生)的可能(意能)和意义——人在“意”中的生活(意生)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意(向)行为(意行)具有(意)能和(意)量,进而建构意(境)?

 

本书致力于揭示《周易》意本论在形上学层面的“意”图式,将“意”之心(意)物融通之境基于先后天八卦图式作全新建构,进而把意本形上学先行结构通过对卦爻辞的哲学诠释建立起来。本《周易明意》有先天八论:生-能-向-缘-识-行-量-境,分论意向本于先天的八个维度;并对应于后天八论:缘-识-向-境-能-生-行-量,分造八维度之意而能运世之化。“意”本“立日心”,立天地日月之心,或为“心之音”。可见“意”自带强大的本体论意味。而日月之心之音,本来心意通天,真诚无妄,正是人修持心意,接通天机的理想状态。人天之意通于诸经之“意”,通于自然天地,仁爱世人,达于心意通天之中道,涵摄佛家空有,道教统摄心神诸说,可融贯一炉。

 

丁酉-戊戌仲夏于孔学堂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