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篪】疫中杂记(十)

栏目:反思新冠灾疫、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3-04 18:54:38
标签:新冠疫情、疫中杂记
张凤篪

作者简介:张钰,字凤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肃庆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2010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及晚清民国学术史的教学研究,致力于国学普及推广,兼任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疫中杂记(十)

作者:张凤篪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十一日丙午

          耶稣2020年3月4日

 

2020.02.21,拐点尚未到来

 

早上还在睡觉,就被老曾电话吵了醒来,他在准备《如何对接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线上直播分享课,想要跟我交流讨论一下。其实那时候也不早了,只是我前一晚睡得比较晚。最近蜗居在家,作息有些不规律,经常是上午之后才醒来、起床,入睡则多半是凌晨过了之后,好在睡眠时间是充足的,近期的睡眠质量也还不错。

 

老曾是我上一家客户的同事,为人豪爽、做事周全,在一起共事的两年多里颇为开心,我一般都叫他曾师兄。2月6号的时候,我主动给他发了消息,因为不晓得他春节是回了江汉油田还是留在武汉。他家就住在百步亭社区,所以总是不免让人有些担心。

 

那次聊天主要还是围绕着工作的,因为生活上的事情实在也没什么可说的。我建议他尽快研究各地的扶持政策,当时,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北京、苏州、湖南常德等地的举措我已经在朋友圈看到。我告诉他,政府能用的工具是有限的,所以也是相似的。中小微企业本身承压能力就不强,实体企业、制造业这几年也是颇为艰难,一旦停工时间过长,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有破产倒闭的风险。而且,即使复工后有订单进来了,从最开始的商务谈判到最后的审计付款,这个周期也是可长可短,且要考虑供应链结款、垫资、项目周期等诸多因素,有些项目接到订单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看着是一块肉,最后把自己撑死了。何况,优化人员、拓展业务、精细化管理、成本极限压缩这些有助于企业长效发展的事情,也都不是朝夕之功。所以,当下最要紧的就是研究政策,准备材料。政府给出的都是输血救急的法子,虽然改变不了一家企业的基本面,但是可以缓解暂时的困局,先输血,再造血。而且,政策性扶持一定存在各种限制条件,湖北及武汉经此折腾,还有个僧多粥少的问题需要考量,所以到了实际落地,就看谁来得早,谁的准备更充分,救助帮扶谁的意义更大。

 

9号下午,湖北省公布了《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大体包括了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四大类18条,与其他城市基本上大同小异。我在看到通知后又给老曾和老黄发了消息,并告知他们要做好心理及行动层面的准备,不要等着2月14号可以开工,新的政策会是因地制宜,分行业、分批次。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一直就没歇,诸如公务员、警察、环卫工人等,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医疗医药物资相关的行业会先第一批恢复,重大工业也就是对GDP及就业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企业随后,其他各类企业有限度、分批次恢复,可能还会配合有错峰上下班等要求。此外,市内、省内与全国肯定不会同步,疫情控制住是标准,谁先控制、先消灭了疫情,谁就可以先解除封禁恢复常态。所以一定要在这段时间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一些过去重要不紧急的工作,一些梳理、整理类的工作,想办法让员工都先动起来,想办法让自己部门的事情可以在网上做……事实上,后来的形势与政策基本按照我的推演在进行。比如今天下午的时候,我的老家甘肃就调整了应急响应级别,将省内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这是全国的第一个省份。

 

我父亲最近在村里执勤,我从他那里知道的情况是,老家的防御工作做得确实很好。晚上的时候,父亲又发来一份西峰区卫生健康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推广使用新冠肺炎防治中医药系列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乡镇街办、区直各部门要积极宣传、推广和使用新冠肺炎防治中医药系列方,可利用“大锅熬药”的方式,熬制分发给各干部职工和群众服用,并切实做好方剂效果统计分析。我看了下,共有五个中医药系列方:预防的“扶正避瘟汤”、治疗的普通型“宣肺化浊方”、重症型“清肺通络方”、康复的“益肺健脾方”,以及一个分为预防、治疗、康复三阶段的藏药方。我查了一下新闻,早在2月16日起,甘肃省就分两批次准备了上万付上述方剂,运送到武汉免费供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

 

我对中医素来没有什么了解,所以药方里列的各种中草药我也完全看不懂。关于中医的印象,就是小时候村里的人生了病基本都是看中医,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后来村里有了西医诊所,大家也就打针输液了。当年我小的时候,有一户我们经常去看病的人家,大概算是医学世家。老中医鹤发童颜,留着白胡须,语气平缓,所有问诊的病人都是去他家里看病、取药。他的儿子学成后也在村口开了一家诊所,一开始还有人去,但慢慢去的人就越来越少,大家普遍的评价是“心有点黑”、“下药太重了”。

 

外人经常以为我应该是个中医粉,毕竟我自己做传统文化教育推广这么多年。可又有些人觉得我是中医黑,比如我上次写文章批判了“抢购双黄连”一事之后。其实我对中西医均无成见,传统医学当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能一概而论。我自己做国学这几年也有颇深的体悟,很多人提到传统文化就是各种各种好,要么就是革命时代的思维烙印觉得各种不好。糟粕与精华那是官方话语体系里的常用术语,在我个人看来,至少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有了时代局限性——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太大太剧烈了。如果说过去几千年的变化更多是平面级的,那么今天之于昨天,当代中国止于古典中国,已经是指数级的变化了。

 

那些真正经典永恒的东西,诸如四书五经,孔孟老庄,诗词歌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一味照搬照抄,不做任何现代化的解读与处理,甚至把很多本来在古典社会时期就不属于主流的内容也拿出来奉为瑰宝,那真的是人心大大的坏了。可惜,这个世上既不缺乏蠢人坏人,也不缺乏傻人善人。很多近些年颇为流行的“沉渣”,也不过是你恰好需要,我恰好专业罢了。比如我就看到有人说: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而且信奉者还不少呢!所以,我只是看不惯有些人的粉丝心理、怨妇心态以及罔顾常识。古人说医者仁心,行医要有菩萨心肠,济世利民,今天呢,乱象还是太多了……

 

而且乱象还不止这一处。这不,今天监狱系统里面爆出感染病例的事情就一下子刷屏了。本来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在那样的一个封闭系统内,重重隔离与防护,应该是相对最安全的地方。可是今天的消息是,目前湖北、山东、浙江5个监狱都发生了罪犯感染疫情的事情。监狱,这本来应该是权力最赤裸、最强势、最肆无忌惮地展现出来的地方。这次呢,至少看起来权力似乎有点儿“大意失荆州”。

 

我昨天的时候已经说过,不要去看数据,要看措施。武汉市今天就宣布,计划再建19家方舱医院,到2月25日,全市储备的方舱医院床位要达到3万张。此外,今天也是16所省属高校共15000间储备集中隔离点交付的日子。前些天的新闻上说,“群众发动不起来,打一场人民战争是不可能的。各区要在发动群众上持续加力,让居民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之中。”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恐怕不止要发动群众参与社区防控。整个城市经历了一个月的停罢,工作的人一直在一线高强度地工作,身体以及神经都已经到了最困乏的时候。在家的人则一直被要求在家,自从上次晚上开窗高歌之后再也没有宣泄情绪的窗口。没有蔬菜可以捐,没有口罩防护服也可以捐,但维持一个城市及城市里的人正常运转的其他生产生活物资呢?医务人员不够,有各地支援,可是其他岗位呢?工作的人快要累病累瘫,关在家里的人又何尝不是快要憋疯了呢?

 

当然,最辛苦也最危险的肯定还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最近,关于保障表彰医护人员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包括工作补助、工伤认定、医疗费用、职称评审、职级晋升、岗位聘用、家庭照顾等,甚至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旅游景区免费游览,还有民间餐饮同业机构的火锅免费吃等等福利优惠。这些政策大部分都赢得了赞许,但也有诸如中考加分之类的引起了争议和讨论。武汉市今天也出台了政策,规定外地援汉医护人员每工作10天休息不少于2天,餐标按照200元/人/天计算。

 

有趣的是,我上次提到的一直在一线的王医生,最近一段时间晒出来的餐食都颇为寒酸。上周四时他说,有人捐了一盒豆豉酱,真人间美味,下饭神器,老干妈加油。本周一中午,他的中餐是一份茄子、一份豆腐、一份胡萝卜,他自己加了一根火腿肠。今天中午,是一个白菜、一个萝卜、一个土豆,看起来都像是大锅水煮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经历了腐乳下饭,辣酱下饭,现在是榨菜下饭……

 

这么对比一下,我还是很幸福的,每餐有酒,今晚又炒了一个豆角肉丝,烧了一个茄汁西蓝花,还有前两日炸好没吃完的花生米。说起来,最近的厨艺可是精进不少。我们每天在家待着,不出门,不下楼,不传谣,不信谣,就已经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如果在此之余,还能自己找点事情,看看书提高知识,听听课学点技能,或者网上办公处理些工作,就已经是更好的处境了。

 

只是,这样的处境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今晚的《新闻联播》里就说了:要清醒看到,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20.02.22,封城三十一天

 

28,29,30,31,一个月有多少天?

 

从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已经整整31天了。

 

今天早上六点多,我陪一位生病睡不着的朋友聊完天,顺手推开窗户去阳台看了下,彼时的屋外一片白茫茫大雾,近处的高楼远处的湖面,恍惚间有种人间仙境的感觉。我很快意识到这是种错觉,转身进屋上床又躺下了。

 

我是23号凌晨看到封城的消息后写了第一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开始只是本能地想要诉说和表达,后来竟然也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就这么坚持写了一个月。我在跟大学生和社会培训的时候经常会讲到阅读(听课)、思考、写作(演说)三位一体的重要性,阅读听讲都是输入,写作演说做事情都是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则需要思考来链接。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摄入,也就没有办法生发出理性与智慧。阅读一定是深度学习,看新闻资讯不算、上网浏览检索查找也不算,一本书翻翻前言目录、翻翻后记结语和感兴趣的章节当然也不算。

 

比之于中国人惨不忍睹的阅读状况,更惨的是大家已经基本不会正规或者长篇的书面表达,除了一些格式化的公文、应用文、方案、策划,很多人甚至不能写完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我们的写作训练其实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大部分人的写作水平甚至于知识水平,都还停留在6月份高考结束之后。一条朋友圈都写不通顺,日常生活中用错词语成语、语法句法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为什么写不了,因为没有养成“多读书、爱思考、勤练笔”的习惯。我对写作的理解也一直如此,不是要成为作家,也不是要去成为职业公众号写手。写作是一种生活习惯或曰生活方式,它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思维缜密、心思细腻,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春暖花开、冰河融化、人情冷暖、世间百态。

 

人类总是健忘的,尤其是在面对简单枯燥的重复的时候。我们能够记住的,往往是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结婚纪念日,比如某次旅行。平淡如水的生活,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早出晚归,一日三餐,经常会被记忆之河抹掉。岁月是最大的小偷,时光是精明的窃贼。你不记得上个月的某天做了什么,不记得去年今日人在那里,不记得一个礼拜前吃了什么。这些琐碎平常的事情对别人可能无足轻重,但那是你的生命流淌过的痕迹。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单调枯燥的生活。所以,如若不去记录点什么,这一个月就真的被上帝之手偷走了——若干年后再来回忆,我们将无法知道,究竟是过了365天,还是把同一天重复了365遍。

 

更为重要的是,除非经由个体的记忆之路,历史将无法被完整、丰满而真实地呈现。中国古代的历史,多得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政治制度的内容。我们知道三皇五帝,孔孟老庄,唐宗宋祖,韩柳欧苏,但我们无从晓得,几百几千年前的某个普通人,他是如果度过自己的一天的,早上几点起,起来后做什么,吃得什么早中晚餐,穿着什么衣服,用的什么桌椅板凳。

 

好在这种现象近些年一直在改观。我们的影视剧不再单纯写帝王家事、才子佳人、英勇斗争,他们开始注重史实的准确性,注重史观的正确性,甚至于服装、化妆、道具也要比从前考究了很多。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回忆录、口述史与纪录片,有些属于风云人物、社会贤达、成功人士,记录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或者是为国家进步、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也有很多属于普通人,所述无非小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鸡飞狗跳。

 

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有人抹掉了南京大屠杀、有人刻意歪曲历史修改教科书、有人遗忘了1966年开始的那场大动乱。无论是强力清除还是自我麻痹,一旦我们忘却了历史,我们就失去了反思的根基。多元、丰满且真实的记忆,才是一个民族进行自我审查、自我反省与自我更新的源动力。

 

所以,我在这些天里一直坚持书写,而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开公众号,虽然这几年一直有人以不同的理由劝我注册一个。过去的这一个月,除了专业媒体,很多公众号也都调整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毕竟只要是有关武汉有关疫情的,基本上都能获得高点赞高转发。但我写了一个月,没骗一个在看,没吸一个粉丝,没收一文赞赏。甚至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写五六个小时,还不如发张自拍引来的点赞高。

 

我希望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这段封闭时间的所思所想。资中筠先生在《痛定思痛话“非典”:再反思》中说:尽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经常被引用的成语,中国人对于惨痛的经历却是相当善忘的,更确切地说,是容易被导向忘却的。我想,我是不会忘记这段时光,更不想被某些看不见的手导向失忆症。

 

1月24日,除夕,我在屋子里做了一整天的大扫除。从阳台、卧室到客厅、厨房、卫生间,该洗刷的洗刷,该规整的规整,该丢弃的丢弃,当天的中餐晚餐也都是随便将就对付了一下。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要过年了,收拾收拾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平时忙于工作,又频繁出差外地,屋子里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彻底的清洁。此番被肺炎疫情笼罩着,必须彻底杜绝各种卫生死角。

 

1月31日,我整个人的情绪到了一个临界点。本来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努力保持生活的正常和心情的平静,可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轮番袭来。前一天的时候我还和导演组一起开会讨论纪录片的事情,可从第二天开始就完全没有状态,坐在电脑前面几个小时也静不下心来。最后,我把手机调成了飞行模式,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自我调整与药物辅助才算逐渐恢复。

 

2月8日凌晨,我和夏老师聊天时说起我已经有多篇文章被封禁。我说,武汉现在的情况,让人想起《集结号》,想起没能上映的《八佰》。她半开玩笑的说,如果断水断电断网,你就发不了朋友圈了。我想起来,家里之前还存了很多铅笔,那是某次开会之后收拢起来的,而且全部已经削好,我拍了张照片给她,告诉她:我将以笔为刀,刺破黑暗,不眠不休。

 

2月19日午后,我惯例一样和家里人通视频电话,期间稍微多说了几句武汉的真实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报喜不报忧”,所以我也很少会直接告诉家人武汉以及我自己的生活状况。即使是某些危险、悲伤、心酸的事情,也要选择不说或者换个角度去描述。那天没有忍住,整个人的心情也很低落、难受。好在,最后在一顿大餐大酒中,彻底的释放了情绪。

 

2月22日,封城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但是很显然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今天的两条新闻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网站发布消息,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的,11月下旬或已人传人。另一个是,武汉市发布通告,从即日起,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医院治疗后,应到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14天免费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生活保障的问题终于有了官方回应。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昨天下发了《关于规范我市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团购套餐价格行为的通告》,今天,武商、中百、中商、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就公布了25种菜肉水果的价格。虽然诸如猪肉的价格明显要比我之前去超市看到的涨价了5-10元,但一方面好歹进行了适度的价格管控,另一方面再也不是稀里糊涂一个套餐多少钱了。套餐这种方式本来就不容易察觉涨价,现在明明白白标清楚每样商品的具体价格,好歹把买多买少,买高档买普通的选择权交出来了一点。另外,我还在手机上收到了防控指挥部的短信,提醒市民可在23家电商平台上选购水果蔬菜、肉禽蛋奶、柴米油盐、饮料酒水等生活必需品。

 

下午的发布会上,商务厅表示“我们已经制定了在湖北省内的员工返汉的工作计划,近日将下发各地指挥部抓紧落实。”官方的数据说,武汉市整个商贸流通领域的用工缺口有1万人,商超4000,外卖快递2000,电商4000。我看到这条消息的关注点是,第一是只允许省内,第二是只允许来汉。就像我在昨天的文章说的一样,武汉已经一个月没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靠全国捐只能救急但非长久之计,何况有些东西也不好捐。现在仗还没有打完,而且还要继续打,因此只能是由省级政府出面协调,由武汉与其他地方政府对接,确保关键岗位的关键员工能够及时、顺畅返岗。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电影《邪不压正》里,姜文用了一个老梗:“那我靠谁啊?”“老蒋?”“一个写日记的人。”“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日记吗?”“我不写。”“我也不写。”“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下贱。”

 

嗯,做人不能太下贱,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像雷锋一样的正经人。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