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21-06-15 19:55:02
标签:王安石变法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五月初五日癸巳

          耶稣2021年6月14日

 

 

 

也许不少朋友都会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历史研究者还总结了变法失败的种种原因,比如王安石用人不善,宋神宗左右摇摆,保守派势力强大,等等。

 

从神宗逝世未久元祐党人即几乎尽废新法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确实可以说“失败”了。但是,按同样的逻辑,哲宗亲政后,改元“绍圣”,绍述父志,恢复新法;徽宗以“崇宁”(尊崇熙宁)为年号,接过父兄薪火,是不是又说明变法并没有“失败”呢?

 

可能一些朋友又会说,靖康国变、宋室南渡之后,王安石被认为应该为靖康之耻负责,正是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顶之灾,宋高宗即说:“安石之学,杂以霸道,欲效商鞅富国强兵,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不知生于安石。”王安石及其新法被官方否定掉。可见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然而,尽管王安石在南宋时期受到批判,并被撤销配享神宗庙庭的待遇,但直至理宗朝淳祐元年,王安石一直保持着从祀孔庙的地位,他的新学也是南宋科举考试的参考学说之一。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变法的重商主义路线仍然为南宋政府所继承,只是没有冠以王安石新法之名而已,比如脱胎于“市易法”的市易抵当库,在南宋遍地开花;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榷卖制(间接专卖)与扑买制(招投标),继续风行于南宋时期;神宗鼓励地方官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卿宜创法讲求,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藩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高宗也是如此,多次跟大臣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由于庞大军事开销带来的财政压力比北宋更加严峻,南宋的财政实际上更具积极性与扩张性,最终演化出一套以持续赤字加变相发行国债之法来解决财政困境的“财政国家”模式。

 

海外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刘子健提过一个影响颇广的观点:两宋之际发生了一场“转向内在”的文化转向,“11世纪是文化在精英中传播的时代。它开辟新的方向,开启新的、充满希望的道路,乐观而生机勃发。与之相比,在12世纪,精英文化将注意力转向巩固自身地位和在整个社会中扩大其影响。它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怀旧和内省,态度温和,语气审慎,有时甚至是悲观。一句话,北宋的特征是外向的,而南宋却在本质上趋向于内敛。”我们观察两宋历史,确实有类似的观感,不过我想提醒注意:刘子健所指出的内在转向只是发生在南宋士大夫的观念与行动层面,从国家财税的角度来看,两宋一以贯之,依然是积极的、扩张的、外向的,而不是转向内敛。

 

让我再引述另一位汉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万志英的观点:“与秦汉帝国不同的是,宋朝的税收体系严重依赖非直接税收(吴按:即间接税),其财政政策多半都是为了利用市场而非压制市场。……到了同样面临生存挑战的南宋,这种与市场发展相协调的(财政)收入最大化政策继续盛行”。南宋时期,“以王安石变法为代表的国家主导型改革”失去人心,“新儒家政治哲学逐渐兴起,这一派别不再支持国家驱动的制度转型,而是强调地方领导之下的道德复兴和社区改革。尽管如此,税收的货币化以及军需的采购市场化趋势,仍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强化”;“流亡至南方的朝廷否定了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废除了多数的新法政策。但即便如此,这个财政国家仍在继续着强有力的存在”。

 

 

 

作为财税扩张的体现,神宗时代的政府充满铸钱的热情,在铸钱高峰期,宋政府两年所造铜钱的数目便超过了明王朝两百余年的铸钱总量。宋室南迁后,由于大部分矿区沦陷于金国,铸币量锐减,但南宋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因此转向紧缩、内敛,宋政府很快便建立了一套包括东南会子在内的证券体系,作为对铜钱的替代。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光临认为,“宋代的会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货币,而是某种具有流通性质的政府债券”,他高度评价南宋政府发行债券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政府向商人个人、家族或群体举债并不罕见,但是政府走向公债市场,并懂得如何维系其债务信用,却是中国,也是世界财政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大突破,因为资本主义就是发源于投机行为,而国家懂得如何利用他人的投机行为而展延债务,是公共金融开始得以确立的关键。”

 

总而言之,王安石变法确立的外向型财税体系并没有在南宋“转向内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在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方向并未被逆转。

 

王安石变法所确立的财税体系是什么时候被终结的呢?王安石变法所代表的历史方向又是什么时候被逆转的呢?

 

是在程朱理学被尊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明朝朱元璋时代。明初,曾有近臣建言“当理财以纾国用”,朱元璋反驳说:“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于是,“言者愧悚。自是无敢以财利言者”。明代史官记述此事,是为了彰显明太祖的明君形象,但我们今人应该超越这样的见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黄仁宇指出,朱元璋对王安石的反感绝非历史之福:“王安石新法失败的后果,超过过去一般读者之所想像。三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放弃第二帝国开放性的财政设施,而采取一种保守性和收敛性的体制,与他个人对王安石的反感有关”。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