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义虎】拆了孔庙,斯文何在——惊闻“海南第一庙”被拆

栏目:孔庙(文庙)维权
发布时间:2011-09-29 08:00:00
标签:
齐义虎

作者简介:齐义虎,男,字宜之,居号四毋斋,西元一九七八年生于天津。先后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儒家宪政问题,著有《经世三论》。

 




     被喻为“海南第一庙”的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年来却多次身陷囹圄,而今再次遭遇地方政府修建佛寺带来的土地危机。据悉,文昌孔庙的学宫后殿遗址上,近期又将破土动工,修建推动旅游经济的佛寺“宏光寺”。 
  
     一百年前,在一个叫武昌的地方爆发了辛亥革命。武昌、武昌,“武运昌盛”,没想到竟一语成谶,真的一举以武力推翻了颟顸自闭的满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在此后的革命岁月中,不同党派的中国人前赴后继,以自己的信仰和方式接续着这场伟大的革命。 
  
     不到半个世纪,我们就基本完成了革命的政治建设,从此偃武修文,开始了下一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可谓小有成就。 
  
     但经济的富足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生活追求的最终目标。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经济上的发达正好为我们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如果说政治建设的成功在于让中国人站了起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在于让中国人富了起来,那么文化建设的成功就在于要让中国人“华”起来。因为我们的名字叫中华,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们自古就是四夷宾服的礼仪之邦。 
  
     光政治上站起来不过是个有尊严的穷汉子,正所谓人穷则志短;光经济上富起来不过是个没品位的暴发户,即所谓为富或不仁;只有文化才能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让一个国家成为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同样只有文化才能化解偏狭的政治纷争,才能救治资本的为富不仁。强而不霸、富而好礼,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国追求,也是我们对全人类的智慧贡献。 
  
     可是,一百年后,在一个叫文昌的地方,孔庙却面临着拆迁,不得不让人惊诧和唏嘘。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在中国一直都是斯文一脉的最高象征。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教堂、寺庙、道观皆不同,孔庙里供奉的不是任何神祇,而是天下读书人共同的老师。孔庙又称文庙,正说明它是这一斯文传统的庙堂所在。此外孔庙还是一个教化场所,往往与学宫合二为一,例如北京的孔庙同时也是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所在。如今公然拆毁孔庙,尤其是在文昌这样一个地方,不仅是对古建文物的破坏,更是对斯文的公然蔑视。反过来暴露的正是权力的傲慢和资本的冷酷,亦即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漏洞。 
  
     在现代,文昌没有武昌出名,因为近代以来的中国是一个转型期的据乱世,“武”的作用更胜于“文”。但在古代的升平世甚至太平世,“文”的地位一直都要高于“武”。文昌本是天上星宫之名,简称文星,又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杜甫曾有诗云:“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即指此星。 
  
     作为此星官之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之日,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 
  
     贞观元年(西历627年),唐太宗取“偃武修文”之意将原来的平昌县更名为文昌县,意欲使此海南之岛、化外之地能从此被风向化、文教昌盛。如今,就是这座文昌市却要拆除斯文所在的孔庙,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孔庙若真的被拆了,文昌市还有资格再叫“文昌”吗? 
  
     为了纪念一百年的历史,武昌在盖馆;为了抹杀三千年的传统,文昌却在拆庙。两相对比,让人情何以堪?文昌的做法或许只是文昌一地的错误,但它所折射的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此赤裸裸的表白,当它堂而皇之地写在政府文件里、挂在官员嘴巴上的时候,我们全社会就已经陷入了一种集体的价值错乱当中。一个文明、发达、健康的社会,其价值坐标绝不是依靠权力和资本编织起来的。也许只有当我们懂得尊重斯文、当孔庙重新发挥其教化职能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才会开始又一次的腾飞。  


     原载于2011年8月30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