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谦谦兮君子,行以至道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3-09-07 19:53:28
标签: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谦谦兮君子,行以至道

作者:朱江(兰州交通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闰二月十三日辛卯

          耶稣2023年4月3日

 

 

 

编者按:朱江同学是兰州交通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于2022年9月份通过思政课对《论语》产生了深厚兴趣,2022年寒假申请加入明明德读书会,每天坚持诵读打卡,从未间断。今天,2023年4月3日,诵读《论语》的第100天,他特用文字记录下与经典相遇的日子里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所悟......

 

写在前面

 

当我看到老师给我定制的书签时,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感激是因为老师的那份细心,感动则是因为那句经典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也将激励着我保持时常温习的习惯。初遇《论语》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那时尚处于懵懂的状态,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写作业,一段时间之后也能背诵下来,只是那时的学习实在有限,节选内容也不多,所以归根到底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再次与论语相遇,就已经是大学,这次相遇却令我感到十分欣喜,因为这填补了我内心的一块空白,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在开垦这片荒地时,我收获了很多,这一过程是十分充实的,也让我见识到了经典的魅力。

 

 

 

一直以来,《论语》等国学经典都未能被人们真正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学语文课堂中按部就班的讲法和观点不能完全被接受,也就是将其过于理想化,束之高阁却未能真正关乎实际,《论语》等国学经典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如果是倚老卖老式的阐释,很多人都不会去认可,之前有听过这样的话,“满嘴的仁义道德,却从来都不关乎人的感受,要它又有何用?”虽然这话乍一听有些刺耳,但实际上却道出了人内心最真实的心声,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尊崇道德礼义,是因为我们受益于它,并且愿意为之遵守,可当我们信奉的东西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一种信仰缺失的危机感,进而就会变得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此一来,听到刺耳的话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说,要读经典,就不能只读经典,而是要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行。

 

 

 

博学于文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强调要多多读书,不管是国学经典,还是文学小说,但是却从来都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真正爱上读书、如何享受这一过程,我想就这一点应当是悲哀的,但这就是教育本身,它需要一个更新的过程,当我今天能在这里写下诸如此类的文字时,我就应当庆幸我所接触到的教育已经在进步。

 

 

 

大概是因为人的天性吧,每个人出生时都会带有一点独特的天性,有的人乐于实践,有的人则乐于思考,有的人天真无邪,有的人却自小就眉头紧锁,我呢,就是不折不扣的后者,自小就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学着,更不会去喜欢思考那些晦涩难懂的函数问题,与之相反,我对语言文字更有兴趣,喜欢看那些文学小说,喜欢看那些充满弯弯绕的思想哲学,更喜欢了解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我会因为写的作文被老师夸奖而自豪,会因为一段历史故事而感到愉悦,更会因为一些自觉高深的思想而感到充实,这些乐趣也直接影响了我的很多次选择,高中选科毫无疑虑选择文科,高考之后填报志愿又会选择汉语言或者历史一类的专业,之所以如此选择,也仅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虽然我深知这些选择不是最佳的,但却是最适合我的。

 

 

 

我在小标题那里写了博学于文,文中却鲜有提及关于博学的对象和目的,但我也有暗示博学于文的作用,那就是能在每次抉择中都能选到自己乐于为之奋斗的目标,归根到底一句话,那就是通过博学于文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即要有主见。当然,我们个人的观念有些时候也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应该虚心学习,从书籍和生活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看待事物。

 

 

 

约之以礼

 

“不学礼,无以立。”人类和其他动物同属于地球的居民,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而且人本身也是动物,可偏偏为什么要把人和其他动物相区别呢?就是因为人懂礼、知礼。懂得礼貌的背后是人类具有最基本的羞耻心,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羞耻,所以才穿上了衣服,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羞耻,所以才建立礼仪制度,公布于众并以法相约,我们学习礼仪,是因为我们是人,是懂得礼义廉耻的人,而不是只具备懂得衣食饱暖的动物本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因为我们具有能动的意识,具备主观能动性。

 

 

 

《论语》中有大量关于礼义约束的篇目,例如《泰伯》篇“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卫灵公》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些关于礼义约束的语句不胜枚举,我们所了解到的其实也不在少数,但关键在“行”,懂礼且守礼者,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文明人。

 

 

 

行以至道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学习并理解这些礼仪道德不算难事,但真正将其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并为之身体力行的人却是寥若晨星,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学行一致”的话,那他就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君子”二字,不错,正是这两个字,《论语》中几乎每一篇中都会有这一字眼出现,圣人孔子为何要反复出现君子二字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想将其作为一种典范和榜样,首先,君子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君子博学、知礼,心中有仁爱大义,君子从容不迫,君子身体力行。其次,君子不是至圣之人,君子会犯错误,君子也有缺点,如此论说是因为首先他是人,其次才是君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君子也不例外。在现代社会,君子似乎已经很难保留原有的意义,反而带上了一些贬义色彩,有此现象也不足为怪,因为生活在工业时代的人类面目已经变得日益“狰狞”,社会的各种压力让人性的假恶丑逐渐暴露,当然这不是说较为低级的古代社会就不狰狞,古代社会同样充斥着野蛮和暴力,只是这种人性的弱点在今天暴露的尤其明显。

 

 

 

最后,对于君子这一话题,我欲以塑心、塑形来结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我们都懂,如果我们做不了那个叱咤时代、纵横天下的人,那么就请做一个有德行、有才学的人,即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塑心”、“塑形”,我所要塑的心,是向上向善的心,是崇尚正义的心,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心,更是宽容大度、张弛有度的心;我要塑的形,是体态丰伟的形,是举止得体的形,是仪态端庄、合乎礼仪的形,更是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形,这便是我对于“君子”一词的理解认识。

 

 

结语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我有如此感慨和体会,也完全得益于杜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她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杜老师总是十分认真地听我们每个人的录音,并且提出建议和指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心让我备受感动,此外,明明德读书会里的其他成员也时常激励着我,因为他们将坚持体现在了每一天不骄不躁的诵读声中,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想到一百多天来诵读《论语》的这一段日子,我常常感觉十分奇妙,不仅是因为通过诵读《论语》让我打破了很多以往固有僵化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推倒重建的过程,而且还因为通过这一途径,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诵读经典的魅力,那就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思考,用心去生活,它教会我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处事泰然的生活态度。

 

 

 

长路无际,学海无涯,君子必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行至道哉!

 

 

 

作者简介:

 

朱江,兰州交通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喜欢打篮球、骑行旅游、读书练字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