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宇教授在“孝道与中华文化”学术论坛作专题报告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5-11-02 17:38:18
标签:

曾振宇教授在“孝道与中华文化”学术论坛作专题报告

来源:“曾子与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九月初四日丙寅

          耶稣2025年10月24日

 

2025年10月23日,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曾子研究院院长曾振宇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论坛”,并作题为“赓续与转向:董仲舒孝论纵横谈”学术报告。本届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于港中文冯景禧楼成功举行。论坛以“孝道与中华文化”为主题,汇聚了新加坡管理大学陈金樑教授、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陈立胜教授、中山大学陈乔见教授以及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邓小虎教授等海内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孝道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曾振宇教授认为孝是董仲舒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观念,不仅如此,董仲舒还是西汉“举孝廉”主要倡议者之一。具体而论,董仲舒的孝论方面对孔孟既有赓续,也有转向与发明。董仲舒从宇宙论角度论证孝的存在正当性,将“气”作为宇宙论最高概念,认为人类情感与自然界的“气”的变化相对应,孝德对应五行中的土德,从而将孝提升为宇宙法则在家庭伦理中的自然呈现。这一观点突破了孔子时代孝仅仅是家庭伦理概念的局限,将孝哲学化,论证了孝的宇宙论基础。

 

董仲舒还从仁学角度证明孝的存在正当性,强调天具有“大德”,即泛爱万物的仁德,这种仁德落实在人性中,表现为“仁质”。他提出人性中既有仁质也有贪质,批评孟子混淆了“质”与“文”、“善”与“善端”的区别,认为人性应为“性未善”。他强调善是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和个体道德践行来实现的,从而为孝提供了仁学基础。

 

董仲舒将道德哲学建立在“义”这一道德理性基础之上。义不仅只是天地之神和人类共同恪守的道德,而且也是父母子女双方必须遵守的家庭伦理。董仲舒为人类孝行确立了一个道德基础——义。子女孝德孝行应建立在义这一道德基石之上,冬温夏清、昏定晨省这些礼仪如果缺乏义作为道德支撑,只不过像王阳明所说“戏子”在舞台上一招一式华丽表演而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父母言行不义,双方血缘亲情关系的道德基础就趋于崩溃。既然维系父子双方的道德基础(义)已荡然不存,子女有权放弃孝敬孝养的义务。简言之,如果父母不义,子女有权不孝。

 

董仲舒的孝论从宇宙论和仁学两个维度为孝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他的思想不仅推动了儒家孝论的发展,为理解其演变和现代应用提供了宝贵视角,也为后世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探讨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的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孝道与中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曾振宇教授的精彩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思考,各位学者积极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研究成果,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激烈。本次论坛不仅为儒家伦理的当代诠释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动力,也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