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闻雨】《论语》声里明初心 ——加入明德书院的感悟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5-11-09 11:43:42
标签:

《论语》声里明初心

——加入明德书院的感悟

作者:周闻雨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九月十五日丁丑

          耶稣2025年11月4日

 

初入“明德”论语研读书院时,我以为不过是逐字逐句解读古籍,却未料哲学专业的杜老师,竟用跨学科的视角为我打开了理解传统文化与教育初心的新窗。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这场相遇恰似一场温柔的启蒙,让我在《论语》的智慧与《马原》的思辨中,读懂了“教书”与“育人”的深层联结。

 

 

 

杜老师的课堂从不用晦涩的理论堆砌,而是带着我们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品味实践的价值,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探讨人际交往的辩证法。在杜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论语》的独特魅力,更在课堂上体悟到了独特思想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的奇妙。

 

 

 

我深知汉语国际教育绝非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跨文化背景下的“育人”实践。当我们向外国学生传授汉语时,传递的不仅是语音词汇,更是藏在经典中的文化基因与处世之道,这与“明明德”不谋而合。

 

 

 

如今,《论语》的字句已融入我的日常。上课疲惫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总能为我注入动力;与人产生分歧时,“君子求诸己”教会我反思自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怨天,不尤人”让我保持平和心态。杜老师用《马原》的辩证思维,让《论语》的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交融,也让我明白: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的传递、心灵的沟通。

 

 

 

加入明德书院,于我而言是一场经典的浸润,更是一次人生的启迪。《论语》中的智慧,如春雨般滋养着我的专业成长与人格塑造,让我在汉语国际教育的道路上,既明晰了“教什么”,更懂得了“如何教”,更坚定了“为何而教”。

 

 

 

未来,我愿带着这份从经典中汲取的力量,带着杜老师的教诲,以“君子之风”践行教育使命,用语言搭建桥梁,用文化传递善意,让更多人读懂中国的智慧与温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