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八德”在我家——人文徽州与“一帖”家教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4-15 09:45:23
标签:
张其成

作者简介:张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八德”在我家

——人文徽州与“一帖”家教

作者: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5年4月1日第9版(删节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十三日丁未

           耶稣2015年4月1日

 

 

 

温馨提示:本站所载为未删节版

 

我生长在新安江边的一个小呀小山村,这里可是中国人文山水的汇聚之地,世人称它为“程朱阙里”、“理学故乡”,我称它为“文化部落”、“儒教圣地”。这个地方就是被汤显祖称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徽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景色的优美和土地的贫瘠构成强烈反差,这里有黄山白岳,山丘屏列,溪水回环,仿佛一幅水墨山水画,可只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为了和命运抗争,徽州人走出大山,离别家园,历尽艰辛,成为“徽商”,最终叶落归根,将一生辛勤拼搏的积蓄带回家乡,建设家园、教育后代。徽商贾而好儒,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徽州人勤劳、节俭、仁爱、忍让、抗争、奋进、爱故土、重礼义、守信用,徽州的祠堂、书院、牌坊、民居、村落,还有族谱、族规、族坟、族墓,不仅集中体现了儒家重血缘、重宗法、重家庭、重纲常的宗教精神,而且生动体现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文信仰。正因如此,所以徽州名人辈出、英才荟萃,我常自豪地宣称,从某种意义说,中国宋以后的思想史就是三个徽州人的历史:宋代朱熹理学、清代戴震朴学、近代胡适新学。

 

我出生于“张一帖”中医世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小时候父母亲不仅叫我们背《汤头歌诀》《药性赋》《三字经》《百家姓》,而且经常跟我们讲“八德”的故事。我最喜欢听父亲吟诗诵对:“孝悌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几百载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交不遗旧言不崇华。”“不诚愧对往来客,无信枉称商贾人。”父亲总是一面吟诵,一面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每次随父母亲出诊,看到祠堂、牌坊或是老屋,父母亲总要跟我讲上面那些砖雕、石雕、木雕的故事。

 

徽州西递村(世界文化遗产地)有一个敬爱堂,中堂上悬挂一个大大的“孝”字,是朱熹所书。看了这个“孝”字令人震撼!这个字不仅笔力遒劲、气势恢宏、苍健雄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字形象地昭示孝则为人、不孝则为畜生的道理。这个字的上半部从右往左看是一个戴着方巾帽子的儒生,双手抱拳施行孝礼,表明如果孝敬父母就是人;从左往右看则是一个尖嘴猴头的猢狲,表明背对父母、不行孝道就是畜生。百善孝为先,孝是仁之本。 《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孩子头顶着老人,表明礼敬父母、奉上父母。上面是“老”字的省略,下面是个“子”字,形象表达敬老孝亲的文化理念。

 

我母亲在当地被人称为“孝女香”。其实“张一帖”世医是母亲这一族传下来的,由于母亲这一代没有男孩,按照“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张一帖”就必须中断,为此外公唉声叹气:“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就是因为母亲的孝顺和立志学医的意志,最终打动了外公,将家传医术教给母亲。不过外公立下规矩必须招上门女婿,生个儿子要姓张,于是我就“张冠李戴”了。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深感“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行孝、尽孝是做人的基本的责任和道义,是天之经地之义也。父母要求我们奉行“八德”。母亲常常对我们说:“说到做到,不做广告。”

 

我后来领悟到“八德”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道德信仰。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唯一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传承五千年而生生不息,不就是因为“八德”信仰在起作用吗?人决不可忘记“八德”。

 

现在回忆价值观在如何在幼小的我心中萌芽,我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家教,是最入心的启迪方式。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原文载《人民政协报》2015年4月1日第9版(有删节)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