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选】孟子精要·主客关系·东海微言(2015-12-06)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12-07 10:12:47
标签:
微言

作者简介:“微言”是儒家网特设的一个栏目,主要搜集整理发布儒家学者和儒门同仁发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孟子精要·主客关系·东海微言(2015-12-06)

整理者:张利进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月廿五日丙辰

            耶稣2015年12月6日

 

 

#孟子精要#

 

@有竹居主人刘强:

良知信仰】 窃谓性善乃孟子反求诸己而又推己及人之良知,属本心自证之信仰而非知识,无所谓片面不片面。

 

@曾祥文教受:

孟子精神】孟子的遗产:人权高于主权,主权高于执政权;民有替换执政者的权力;民有迎接外来仁义之师的权力;官员任免权属于国人;反垄断;民族脊梁士,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力不该来自暴力,善战者是罪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延续,孟子精神是支柱之一!

 

@刘青衢:

孟学精要】师举孟子遗产者六,可谓得孟学精要。 尤感于心者,亚圣之接孔子而备言心性,契形上之道,导乎宋明理学,而摇夺二氏,重兴圣门,不亦伟乎!夷考当今世相,列有先进盛赞政治儒学,景从辐凑,而体制纹丝不动,何如扬孟子大纛,激良知之光华,一扫异端,再聚国魂,俾本末井然,而后可徐图之。


儒道之用】外王以内圣为本,政教以心性为本,此孔子德侔天地而删述六经者也,然斯道之行必因时制宜,有常有变。春秋礼崩乐坏,孔子急救以仁礼,战国杨墨塞道,孟子急救以性义,汉宋之间佛老兴而儒门衰,程朱急救以天理,元明学风支离君权专宰,阳明急救以良知,内外皆应事而鸣也。儒道大矣哉,运用之妙存乎君子。

 

#其他精彩微博#

 

@刘青衢:

无极太极】天地生物,性无不在,物物一太极也,未有天地之先,性在而不显,无极也。太极之动静为性之流行,无极之隐微为性之涵育,太极本无极也,故言第一义必透至宇宙洪荒之前,其时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已具,观其象则无,感其理则有,所谓无动静非真空也,有动静非失体也,性含动静而主静,如寓其志以帅其气也。

 

情由性出】辨未发已发,窃以为当先明所发者何,喜怒哀乐之属皆情也,心统性情,性者,心之体,情者,心之用,情乃由性出也。然又何得而出焉?必有事也。事感于心,性为之动,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也,若无事则喜怒哀乐何来哉?故未发者,无事而性未动为情也,已发者,有事而性见于情也。未发之中者,以无事而性静也。

 

@键田农夫:

为政以德】或谓政教以心性为本,是恐误读也。心性之学,以赐之达,夫子初亦不欲使闻。十哲之外,必难得闻见者也。若中人以下,更毋庸议也。然不言之道必不远人,无为之教足以成俗,故夫子必曰为政以德也。若德建民立,政治教化悉在兹焉。故汉官威仪初复,天下归心矣!此非文德昭昭,以故近者悦而远者来乎?


斯文载道】辞章之事,斯文之一端也,亦才情之系而道义之华也,故韩柳欧苏致力以传道焉。夫子亦以庭训垂示,世之君子焉可不加讲求也!然课之以通理则可,责之以演绎则必不齐也。且华而不实者有矣夫!若据此以绳圣贤,则亦过矣!且朱子兴书院,阳明化邹鲁,有功于斯文者不亦伟乎!乃以太冲之赋求之,不亦小乎?


君君之义】视君如雠,非宜也。夫子以君君为训,意将德位相侔以为天下正者也。后世帝王虽有芟平之功,而无尧舜之德,故必得贤达师之傅之也,此汉以降之大端,至明清犹未改也。乃近人见明清君威,混同极权,是不知君君之义也。且君威加之于臣者也,非加诸民也,臣得一介,亦可为民请命,是古人不患君威而患臣佞也。

 

@崇儒_梁知一:

 【主客关系】在中国,保持儒学与儒家的政治、文化的主体性、领导性,是必须的当然之义。儒学之于中华,有深沉的历史依据、崇高的天道依据与民族精神的根性依据。同时亦应看到,人类的诸教信仰,既有人性的矛盾性,又有互融性,复有倶荣俱衰的命运共同体性。如何以现代理念握好主客关系,亦儒学中义。

 

#东海微言#

 

@余东海三世:

态度】儒家对耶教应该包容和尊重,但这是儒家主体地位确立的前提下,主人对客人的包容尊重;同时客人要遵守客人的本分,不能喧宾夺主。儒家尊重的是耶教的言论信仰之自由,并非尊重其言论信仰本身。对于包括耶教在内的各门各派的言论信仰错误,儒家拥有不容侵犯的批判自由。

 

何之言圣】国人错认圣人久矣。《礼运》说:“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这才是值得我们崇拜的中华圣人,真正的伟人。那些不能通达人情、洞晓义理、明白利害所在,不具备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思想情怀者,何足言圣哉。


人生】有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种是只问收获,不愿耕耘,耕耘时袖手旁观,收获时勇往直前。对待儒家复兴事业,正确的的态度应该是、当然是前一种。既然认定了仁宅义路为人类最佳宅路,就应该尽心尽力追求建设之。追求建设过程和尽心尽力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责任编辑: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