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捷】试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03-27 16:24:36
标签:
彭永捷

作者简介:彭永捷,男,江苏灌南人,西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青海格尔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著有《朱陆之辩》等,主编《中国儒教发展报告(2001-2010)》等。


 

 

试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

作者:彭永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二月十九日戊申

           耶稣2016年3月27日

 

 

 

北京在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个引人注目的理念。在这三个具有创意的理念中,“人文奥运”的位置虽然排在最后,但其地位和作用却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最有利于兑现“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会遗产”的承诺,最有利于提高“成功的奥运会”中“成功”两字的含金量。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七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其文明的国家,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这决定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独一无二性。现在,以“人文奥运”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最亮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和国际体育界的许多人士也都对北京的“人文奥运”抱有很高的期望。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人文奥运”的内涵,如何来看待“人文奥运”理念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尝试对此作一简要论述。

 

(一)人文奥运内涵的三种解释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体育界,从总体上说,对于“人文奥运”理念的理解和阐释还不够具体和深入,主要表现在对这一理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对每种理解所对应的功能和可能的后果缺乏认真的分析和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研究,我们对当前存在的各种认识加以归纳,总结出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解,它们分别是人文的解释、人本的解释和文化的解释。

 

1.人文的解释

 

“人文奥运”,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理所当然地可以理解为“人文的奥运”。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在这种理解中,人们侧重探讨的是体育与人文的关系,亦即强调人文体育和体育的人文化。

 

人文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本有的内涵。现代奥林匹克是一个包含着体育运动和文化精神的完整体系,它由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三个部分组成。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初期开始,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就试图把它建立在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之上,试图避免奥林匹克仅仅流于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和缺乏良好的思想基础而走向歧途。最新的《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是有着超出单纯体育运动领域的思想体系和运动,另一方面,这些思想体系也同时指导着体育运动本身的开展。

 

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作了最大的努力,试图以一种广泛的、人文的文化精神来指导和规范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然而,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中,仍然出现了许多与上述宗旨和精神不符的现象,如奥林匹克的政治化、商业化,锦标主义,兴奋剂,非公平竞赛,体育黑幕,摧残人的运动和比赛等。有感于此,体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以人文奥运精神和理念,倡导体育运动的人文化,重新回归奥林匹克精神,净化奥林匹克运动,使奥林匹克真正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从功能上讲,从人文体育角度来理解人文奥运,有利于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反思,其成果有可能成为北京奥运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贡献,从而提升北京奥运会在奥运史上的价值。

 

2.人本的解释

 

从字面上看,“人文”和“人本”所对应的英文可以是同一个词,把“人文奥运”作人本的解释,从而提出“奥运以人为本”的口号似乎也同样是顺理成章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反映了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文化精神,它强调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倡导对人的尊重,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哲学,强调以奥林匹克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中的人本精神同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对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是相契合的。在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过程中,各个申办城市也一再强调未来的奥运会将以运动员和裁判员为中心,在比赛和服务方面都以人为本。因此,从人本的角度来理解人文奥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影响的主流解释。这种解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奥运以人为本”。

 

西方的人本主义文化,对于中国和对于西方国家,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当前的西方文化已经发展至后现代主义,它对近代以来以人为中心的所谓现代文化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对人本文化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代文化从人本出发,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然而由于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反而造成了许多严重的背离人本精神的文化后果和社会后果。在体育运动中也是一样,从人本文化出发,强调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最大潜能,“更快、更高、更强”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不断追求超越极限,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并把它作为竞赛和获胜的目标。然而,体育运动并未带给运动员以身心的健康,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带着伤痛告别赛场,有的甚至落下终身残疾。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中所渗透着的浓厚的人本主义文化精神,对当前中国仍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种理解的意义和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北京准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以奥林匹克文化及背后的现代文化精神,来全面促进北京市乃至于全中国的总体发展,特别是人的素质和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的提高。

 

3.文化的解释

 

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是以文化(CULTURE)来解释人文奥运的。人文奥运,即文化的奥运会,指东西方文化交融,特别是源自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人文奥运,其功能在于强调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奥林匹克运动及其文化的广泛化,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充分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人文奥运”解释的选择

 

上述三种解释表明,对“人文奥运”理念内涵的理解,并非简单地是一个概念阐释问题,而是与如何更好地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人文奥运理念的不同解释,将导致在实践和操作层面的不同侧重。或者说,由于对北京举办奥运会所追求和达到的目标的认识不同,也就导致了对人文奥运理念把握上的分歧。人文奥运理念对筹备奥运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人文奥运理念内涵的阐释以及对不同阐释的选择,是以对人文奥运理念所要追求的目标为标准的。人文奥运的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实施人文奥运战略,办好奥运会;借助奥运会,实施人文奥运战略。因此,我们就不能从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来确定如何实现我们的理解,而是依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来选择和明确“人文奥运”的内涵。

 

“人文奥运”的目标可以简明地概括为办好奥运会和以奥运促发展两条。这两条在具体实践中都包括着内、外相结合的两个方面:我们必须向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各项工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来改造和促进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以中国文化来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努力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样,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中,来实现中国在体育以及各个领域全面融入世界的伟大战略。

 

从实现人文奥运的上述目标来说,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领域便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因而前述三种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三种内涵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现在的问题便是:选择哪一种解释来包容三种内涵,将三种理解中合理的、积极的内涵都包容在一起,并能够指导前述各种功能的操作和实践。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人文奥运,是对人文奥运理念的最佳阐释。主要的理由如下:

 

1.人文体育仅局限于体育运动领域。

 

2.从人本文化出发,存在着因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理解与评价不同的问题。

 

3.把以人为本作为人文奥运的主要内涵,将有可能面临中西文化以及中外文化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对人本思想理解上的不同,并由此引发其它一些争议。

 

4.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机包容三种解释及其功能,同时避免操作上的困难。

 

(三)人文奥运内涵的阐释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将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作如下界定: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中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的盛会,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友爱”的统一的盛会。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解释人文奥运,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1.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明的交汇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欧洲的希腊,它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和表征。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及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的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的交汇。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将滋润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奥林匹克运动将强健每一个中国人的体魄,奥林匹克文化也将为中国文化促发新的生命活力。

 

当奥林匹克精神照亮这个焕发着青春的东方古国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历史篇章,为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做出新的解释,为促进人类的和平、友爱、和谐、发展、文明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文化,英文或对译为CULTURE,或对译为CIVILIZATION,与“文明”常常通用。把“人文奥运”阐释为“文化奥运”,内在地包含着把“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理解为文化、文明的一个优秀成果。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追溯和回复到它的原初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其发展,特别是通过中国人的参与,用中国文化来发展它、丰富它。

 

2.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融合

 

奥运会本身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成果,它同时对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奥运会提供了一个任何其它组织和活动在规模及目标上都无法比拟的世界人民情感与文化公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奥运会是一个空前的文化交流场所,而且这种交流是直观的、亲身体验的,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真实的、深刻的和清晰的。其中,主办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入中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方面,将起到其它活动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

 

3.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与文明间的和谐

 

奥林匹克体现着全球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和文明间的共同理想。友谊、和平、信义、公平竞赛,更高、更快、更强,体现着人类对文明与进步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全球文化又是丰富多彩的,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元格局。

 

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会。它是世界人民展现自己的风格、传统、情感、精神风貌和文化的大舞台。参加奥运会的每个人都是观众,同时又都是表演者。

 

奥运会期间所展现的世界多元文化,虽然百虑殊途,但并不对立,并不排斥,是并行而不相悖,并育而不相害的,体现出和谐共存、相互包容的特点。而强调和谐又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特别能为世界做出贡献。

 

强调文化与文明间的多元共存、包容、和谐,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可在文化的范围内,将其意义扩展至奥运会之外。

 

上述理解仅是目前取得的阶段性认识,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进一步地丰富和深化对人文奥运理念的理解。欢迎诸位同仁交流和指正。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