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前驻华外交官贺彼得:汉字“仁”代表了怎样的人权观?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依托古代经典文献阐发中国人权发展理念。

【向芬】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行稳致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正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郭继民】“信”:处世治事治国成己的源泉

“信”为儒家五德之一,乃古人修、齐、治、平之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在现代汉语中,“诚”“信”连用,且《说文解字》亦有“信,诚也”之解,故致使人们以“诚”代“信”,不经意间牺牲了“信”的独立性。

中国西南多地发现活态《诗经》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集中300多篇诗歌,既是诗,也是歌。只是年代久远,人们不知它是如何吟唱的,只将它当作古诗看待。不过,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这种吟唱《诗经》的传统一直还保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一重要消息将于近日由多方组成的项目调查团队以新闻发布会···

【陈小三】文献历史与考古学的深度融合 ——评《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

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是传统金石学研究的主要工作。1899年甲骨文发现,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开始在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发掘,小屯宫殿宗庙、西北冈王陵区的发掘,复活了文献中的商王朝。

【郭齐勇】天人:走出现代科技的困境

从儒家的仁心到道家的自然观,再到佛家的众生平等,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母教文化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母教文化品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融合发展,11月17日,由孟子研究院主办的“母教文化与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孟子研究院召开。

惟德动天 ——彝伦书院甲辰下元益谦礼圆满举办

11月15日夏历十月十五日晚,由河北省儒学会传统礼乐委员会、南翟营社区居委会、彝伦书院主办,石家庄领皓广告有限公司、石家庄卿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元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儒学会第二期儒学研读班协办的“惟德动天——彝伦书院甲辰下元益谦礼”圆满举办。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会议召开

11月15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外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镭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薛力、《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副主任李隽旸,《拉丁美洲研究》执行主编刘维广分别主持会议。

“居仁与隆礼 ——孟荀思想解读”工作总结暨“孔孟思想解读”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17日,由山东老年大学、孟子研究院、济宁老年大学、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工作总结暨“孔孟思想解读”学术研讨会在孟子研究院举行。

国际儒联山东大学研究基地举办儒学前沿论坛(2024):“齐鲁之辨”与国家治理国际学···

11月16日—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儒学前沿论坛(2024):“齐鲁之辨”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王学典、副理事长王敏等出席开幕式。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副理事长林安梧作···

2024乡村(社区)儒学志愿者讲师研修班在福建福鼎举办

11月10日至16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尼山圣源书院和福鼎市儒学实践研究会承办的“2024乡村(社区)儒学志愿讲师研修班”在福建省福鼎市龙山孔子文化中心举办。

【吴先伍 陈鑫】儒家超越论的安身立命意义

儒家讲的超越是现实世界之中的超越,是由自我趋向他人,在空间上指向前后左右,在时间上指向过去和未来。通过趋向他人,尤其是子孙后代,赋予当前的所作所为以价值,从而让自我在与无限他人的关系中摆脱自身的有限性,并在这种无限的关系中让自我“立”起来,获得自己的身份地位。

【王露晗】“人化的社会科学”:潘光旦人文史观与儒学结合路径研究

潘光旦发现儒家思想蕴含着社会生物学的影响因子,且早已达到相当的学理高度,双方在义理上实现初步会通。以《中庸》“位育”之道为核心,他对被误读的“进化论”予以厘清与延展,削弱了“进化论”中的竞争存亡色彩,增加了“和合共生”的理念。在看到儒家思想的弊窦浸润家庭的同时,试图保留其“推爱”的可取之处,倡导折中大小家制,避免其被粗···

【刘强】诗与歌的离合与正变——以《诗经》和刀郎为中心

:远古时代,诗与歌,或者说文学与音乐本就是一体的,《诗经》作为一种诗、乐、舞三合一的“混合艺术”,最早揭示了诗与歌离合与正变的内在规律。而作为“阅读文本”的现代新诗则不同。尽管其也以“诗歌”标目,本质上却与“歌”毫无关系,加上其失去了礼乐和伦理的约束,在“以义为用”和泛个人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只能走向“曲高和寡”与“曲低···

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研学堂”第6期:吴光主讲“阳明良知心学”

主讲人是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院长、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吴光老师,主持人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参会人员为包括部领导在内的省委宣传部全体党员干部、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部分业务骨干,共400人左右。

马来西亚槟城文化团体到访福建连江东岳泰山府,畅谈儒家文化源流

2024年11月21日,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槟城和谐机构(州首长直辖掌管信俗专员署)局长欧宗义,槟城社会福利、社会发展暨非穆斯林事务委员会部长机要秘书主委李咏绚一行到访福建省连江县玉荷东路东岳泰山府。

【乐爱国】朱熹论《易传》“继善成性”——及其与孟子言性善的异同

朱熹反对将“继善成性”等同于孟子言性善,并由此批评程颢的“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的表述,既本于他对“继善成性”的解读,也与他重新解读孟子言性善而讲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有密切关系。

【颜炳罡】略论颜之推的人格操守及其评价——从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叙录》说起

王利器那一代学者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暴之后,从中领悟出保身之道:“宁左勿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王利器对颜之推缺乏了解之同情,更谈不上对先贤的礼敬。21世纪的今天,有的学者仍然坚持王利器对颜之推的批评,故对这一误读、误判有重新厘定之必要。

【 廖申白】儒学仁心-良知义理的“形上”伦理学的新开展——中国伦理学建设之需要及···

中国伦理学建设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性文化建设要素。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尤其是西方主流伦理学理论的输入,中国伦理学面临新挑战。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