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著《中国儒学通志·宋元卷·纪年篇》出版暨后记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的结项成果之一,是《中国儒学通志》宋元卷的纪年部分,主要内容为宋元时代的儒学编年:不仅对重要学者的生平、著作、活动等进行了著录,而且注意从国家层面重点突出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以及立学兴学、科举取士、政治改革等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尤其对···

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11月15日,第十二届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开幕。全国180余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学经典的专家学者齐聚岳麓山脚下,共同探讨新时代儒学研究与普及推广的创新路径。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湖北荆门召开

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于2025年11月15日上午在湖北荆门举行。本次会议以“陆象山与宋明理学的新展开”为核心论域,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及各省市的专家学者。

第四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2025年11月14日至15日,由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山东大学、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中国曾子研究院、《曾子学刊》编辑部、泰国中文教师学会、泰国皇家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儒学高峰论坛”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

【杜立昊】古调归思物候新——《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的理势往复

《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钱穆历史政治学研究》(后简称《共和立国与治体新论》)是任锋“治体”系列论著的第三部。此书接续了作者的一贯思路,与更早的《道统与治体》《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一道,构成他对现代中国立国问题的初步探索。与此同时,书中业已包孕而生出新的思想方向和进展,只是时常与旧有思维模式和表述缠绕,因此有待进···

【张齐】天道的是非——《史记·伯夷列传》刍议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思考凸显于对天道之是非的探讨,尤其体现在《伯夷列传》一文。他特意将其置于列传首篇,以夷齐相让之事,彰显了理想政治应有的“贵让”之道,含蓄地回应了天命与政权鼎革关系的难题。他又通过独特的行文章法,引出天与善恶报应的关系难题,明确表达了对天赏善罚恶的质疑。在天道难以保证德福配称的现实处境中,司马···

【中保和】《原始儒学——邹昌林老师著作摘编》序言——纪念我的导师邹昌林先生

我的导师邹昌林先生已经去世快五年了,再过几天就是五周年。我也已经五年未再看到他的音容笑貌。前两天从一位师兄那里听到邹老师生前的同事回忆他生前的一些事迹,我听到后油然产生思念之情。因此又打开邹老师的著作重温老师的思想,看着看着,似乎看到了他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

【李先义】“天——心——事”:胡宏思想体系的《易》道基础与理论特质

胡宏所传承的是《易传》《春秋》“孔子—董仲舒—宋初三先生”的历史传统,坚守儒家“乾父坤母”的宇宙图景,以天为最高存在,并用“心以成性”的实践活动来重建天人之间的连接,将心性之学内嵌于天人之学的理论框架,其“天(性)—心—物(事)”的理论不仅是对“天生—地长—人成”传统的维护传承,也是其深化拓展

【刘东】思想,在当下与永恒之间——由李军《孔子新证》一书想起的

在这个意义上,正因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世界就注定会是“立体”的。也就是说,尽管他接着周公提出的“人生解决方案”,肯定是首先为了解救自己的同时代人,然而,凸显在那种“解决方案”中的价值理念,却足以长久流传到自己的身后,从而成为一种“超时代”的人生理想,并且由此而千古不磨地垂范于后世。

【毛朝晖】进化论与蔡元培之“废经”

蔡元培正是民国初年“废经”政策的主推者,也是1935年“读经问题”大讨论中的代表人物。本文指出进化论在这场变革中发挥了关键性的理论作用。蔡氏作为一位典型的晚清儒学士大夫之所以放弃忠君、尊孔,转而接纳西方价值与学术,正是因为接受了由严复改造的进化论,而进化论背后则蕴含功利主义的伦理学立场。

【张俊纶】《文心雕龍》學習札記(一)

劉勰彥和之《文心雕龍》,作鄭箋者眾,今之流行不下數十餘種。世稱之曰龍學,注釋者曰龍學先生。余讀眾龍學先生注,見所皆誤者,則記之。日積月累,居然滿篋。欲以儒家網為平台,以所記求教於明師益友。蓋容我暢快文言者,惟任重先生之儒家網耳。見記諸公,不吝提耳,余再拜書紳。

【儒家邮报】第42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11月7日

2025祭孔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发展论坛9月28日成功举行石洞书院协办

2025年9月28日,2025祭孔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发展论坛在台湾省台北市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台湾省奉元书院主办,台湾省咸临书院、山东省洙泗书院、台湾省元亨书院、河南省应天书院、台湾省鹅湖书院、浙江省石洞书院、台湾省阳明书院、浙江省明招讲院、台湾省志道书院协办。石洞书院参与书院邀请和论坛组织。

衷鑫恣 著《儒学即实学》出版暨朱杰人序

本书认定“儒学即实学”,以“求实理”、“贵实行”、“重实用”为实学三维,呈现立体整全的儒学。

马来西亚五福堂的中华文明实践:由广州的文史传承到南洋的社会建构

槟城五福堂(五福书院)从设立至今,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并在槟城华人发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槟城州的国际文化遗产。

叙永李氏赴舒城寻根告祠祭祖仪式

2025年7月24日,岁时乙巳年六月三十日。叙永陇西堂李氏赴舒城寻根问祖团在祠堂隆重举行舒城寻根告祖仪式。这是自大明天启二年仕奇公入川后,四百年来首次组织族人重返故土。

【鲁晓聪】经筵·帝学·理学 ——读《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经筵作为一种以古代帝王为授课对象的特殊文化教育活动,萌芽于汉唐,而成型于宋代。如汉昭帝曾命蔡义讲《韩诗》,杨赐在华光殿为汉灵帝讲《尚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侍读”“执经”,唐代设置的集贤院侍读、翰林侍讲学士等基本可视为是对汉代经筵的承袭与革新。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拉格纳尔·鲍德松:和平与和谐是中国的文化底色

10月17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厦门筼筜书院召开。会议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总结第七届国际儒学联合会一年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点击查阅)会议期间,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冰岛驻华大使馆前公使兼副馆长拉格纳尔·鲍德松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他分享了对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专访】杨国荣教授:哲学之思:视域与进路

2023年5月19日,杨国荣教授应邀到山东大学作讲座,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林蕴臻同志受《曾子学刊》的委托,对杨国荣教授作了访谈,本文系访谈记录。

回到尼山再出发!第八届现代新儒家青年学者论坛圆满举办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曲阜师范大学与山东孔子学会联合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近现代儒学与经学研究所、山东孔子学会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心性论视域下的现代新儒学学术工作坊暨第八届现代新儒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曲阜举行。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