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讨会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举行。
郝大维与安乐哲合著的《孔子哲学思微》一书试图从新的视角理解并比较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西方秩序观念的概括与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家训以家族为单位传递道德规范、治家理念、处世智慧等,是圣贤经典的世俗化、实践化、生活化载体。
阳明心学与文学思想对明代文坛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王阳明及其后学对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持开放态度,特别是中晚明戏曲批评,与阳明心学存在更为清晰的互动关系。
《周易》中的象思维与数思维是支撑古代中国哲学纵深发展的两种基本思维范式。其中,象思维源于直观、感识与经验,具有“观象”“法象”至“立象”的运思理路,充满诗性气质;数思维源于抽象、逻辑与超验,具有“倚数”“极数”至“错综其数”的运思理路,充满理性特征。不过,象思维与数思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间的关系犹如象与数的关系。
10月11日,由江南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庙学论坛在无锡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庙学制度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原创音乐剧《南孔》将开启首次国际巡演,10月24日至25日在新加坡、10月27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各连演两场。
10月10日,孟子研究院在子思书院举办经典传习与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孟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鲍鹏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宋立林等七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主持本次活动。
10月10日,由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曾子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主办,孟子研究院邹鲁文化开发应用研究部、洙泗书院、孟子书院、子思书院、大学书院、里仁书院、邻圣明德学会承办,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支持的“《中庸》通讲”开讲仪式在邹城市子思书院举行。
“君子志道”是中华文明早期就提出的成就理想人格的基石,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道”居首。“志”即心之所向,是发自内心的追求与持守。人通过立志实现自我主宰,抵御环境和流俗的裹挟。
夫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无文而行之不远,无诗而六义不呈。言钓台近禅,俗之悠悠金铄;申白沙真儒,翁之切切凤鸣。陈比兴以张质,列意象而求诚,辟释老以涤垢,慕颜程而廓清。孔子删诗,雅颂各得其正;甘泉稽古,理心同树所衡。述而不作一以贯之,继圣人之道旌哉!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在凝聚中华儿女的思想与情感、保卫中华民族的家园、维系国家领土主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语》所记孔子言论中,有18篇48章涉及了对自己的评论,颇值得研究。这部分言论蕴含的最主要精神是孔子的自省意识与文化自信。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自2024年以来,随着中国古典学学科的设立,学界对这一学科的概念范畴、价值意义等,作了非常周备的论述。然而,对于中国古典学的研究方法,似乎少有论及。归根结底,中国古典学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经典,如何读懂中国古代经典,便是中国古典学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懂中国古代经典的前提之下,才能真正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谈进···
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有很多种,天人、有无、阴阳、理气都是其中典型。在这些范畴中,如果要问哪一组义理上最根本、价值上最重要,或许人言人殊。
2025年9月23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古典学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133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场讲座以“人伦与政治:王夫之的观点”为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林鹄老师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潇老师主持。
10月7日,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诞辰406周年纪念日。在船山先生出生地夫之巷,来自衡阳市区、雁峰、南岳及衡阳县专家学者代表汇聚一堂,举办诞辰纪念活动,挖掘探讨“船山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及价值理念。
2025年9月20日下午,书院师生见面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313室举行。院长杨国荣教授,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吴根友,特聘教授傅杰、吴仰湘,博士后研究员吴斌斌及在读博士生等共同参与。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成功当选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