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江湄 著《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出版

本书为 “菿汉丛书” 之一种,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章太炎研究的论著。章太炎区分世界文明,其一为 “能自恢彉” 者,如中国、印度,即不依赖其他文明而能够独立发展,本书即以此为书名,意在凸显章太炎思想及其所阐发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独立性。

顾史考:从新近出土战国竹书再探《孟子》之于《论语》的关系

10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继续开讲。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兼历史系陈振传汉学研究教授顾史考(Scott Cook)应邀作题为“从新近出土战国竹书再探《孟子》之于《论语》的关系”的精彩讲座。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主持讲座,校内外数十位师友线下参加,近八万名观众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号、视频号、B站号及学堂在···

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10月18日上午,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牛津大学皇后学院院士、写本与文本文化中心主任麦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能自恢彉 子其艰贞 ——《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绪论

回想起来,我们读章太炎的书,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世界,其实有着很深的因缘,切关于我们与时代相缠绕的生命成长。

“船山学论坛”第八期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孙钦香主讲“质、力与德——气学阐释的古今···

2025年10月22日晚19时,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船山学论坛”第八期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

【邓秀军】朱子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

在全球文明对话的日常实践中,作为宋明理学集大成的朱子学,正以更鲜活姿态进入跨文化视野,促进文明互鉴与共生。

【专访】韩建业:五帝时代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是何存在?

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真实?五帝时代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学界颇具争议,也广受关注。

孔传会孔维众会长受邀出席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成立111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并在庆典晚宴···

10月18日至19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简称:孔传会)会长、新加坡南洋孔教会名誉会长孔维众先生一行受邀赴新加坡,出席南洋孔教会成立111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此次庆典活动盛大隆重,来自新加坡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社团领袖及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南洋孔教会的文化盛事。

林存光教授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10月24日,林存光教授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办。

曲阜入选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5年度试点城市名单

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做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5年度试点城市和试点项目培育工作的通知》,曲阜市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扎实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成功入选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2025年度试点城市名单,全国5个,全省唯一。

中山一脉续斯文 ——第二期儒家经典研读班定州研学记

2025年10月19日,秋意渐浓,寒色初凝,而草木犹存绿意。河北省儒学会第二期儒家经典研读班酝酿已久的定州研学之旅,终于在这一天顺利成行。

曾振宇教授在“孝道与中华文化”学术论坛作专题报告

2025年10月23日,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曾子研究院院长曾振宇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论坛”,并作题为“赓续与转向:董仲舒孝论纵横谈”学术报告。本届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于港中文冯景禧楼成功举行。

沈阳举办乙巳(2025)祭孔大典,填补了省会城市无孔庙的空白

维西元2025年9月28日,岁次乙巳,临近国庆、中秋,值至圣先师诞辰2576年之际,八方宾朋、沈城贤达、至圣后裔、亚圣传人,谨以雅乐、鲜花、果蔬、五谷、胙肉,粢盛庶品,祭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四配享。

新疆鄯善县举办“四百年来话船山”专题讲座

10月17日,鄯善县举办“四百年来话船山”专题讲座。特邀衡阳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南华大学客座教授谭崇恩现场授课。讲座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湘疆文化交流,推动船山思想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鲁小俊】斯文在兹:作为文学空间的书院

作为多功能建筑,古代书院是教学空间、学术空间、藏书空间、刻书空间、祭祀空间。此外,书院也是文学空间,它和市井、村庄、寺庙、官署、幕府、棘闱、旅途等场所,共同组成了文学世界的多样图景。

【武道房】王阳明本体说的诗意表达

用诗歌的形式讲学,原是理学家的传统。从邵雍的“击壤体”开始,理学家即有以诗讲学的风气,邵雍也因此成为“诗人中的道学家,道学家中的诗人”。(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相互辩难论学也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的。王阳明也不例外,他经常用诗歌宣讲其心学本体,这类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张大为】“函情”说:王船山对近古诗学的拓展与重构

作为明清之际的大儒,王船山不仅学问博大宏深,视野开阔,而且与一般的经学家或理学家不同,无论其本人的诗文写作还是诗话文论,对于诗文艺术问题都能自成体系、洞彻幽微。

【王泽应】王船山古今观的三大核心命题

王船山是中华文明史上集“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于一身的杰出思想家。

【王泽应】《王船山》: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史诗

2025年7月11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表知名学者、王船山研究专家王泽应教授的重磅文章——《<王船山>: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史诗》,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受版面所限,发表时作了删节。现应读者需要,将全文刊发于此,感谢王泽应教授的大力支持。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编《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出版

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是贯穿千年文明的精神纽带,也在“日用而不觉”中形塑着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