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恒】政学不辍新旧继,江山长管古今愁 ——评张舒著《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

张著《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揭示了儒家政学传统在共和时刻并不是以非主流或“游魂”方式入场,而仍然深刻嵌入在近代中国政学结构之中。以共和儒学径路深入辩证把握中国构建的深层逻辑,可启发我们深远的历史文化认同与丰富的制度想象。

【张晓华】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纪念张祥龙先生逝世三周年

张祥龙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贺麟先生“不能被动地受西化影响沦为异族文化的奴隶,应转‘西化’为‘化西’”的思想方法,实现了对西方现象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儒家现象学的开创性研究,为理解与阐释中华古学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视域和方法。

【刘强】不求甚解”与“欣然会意” ——陶渊明的读书法、诠释学与创作论

以陶渊明为例,所谓“古今之变”,盖指陶诗接受经历了一个“由晦而显”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既与时代的审美风会有关,更与思想史的发展嬗变若合符契,所以,文学史的研究必须是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前提的复合研究,既不能离开作家的身世、生平、人格和时代审美风尚予以文学本位的“内部研究”,更不能离开文化思想史的大背景和坐标系,···

何俊 著《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出版暨后记

陆象山的心学上承孟子,下启阳明,是儒家心学传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王学伟、张明、邹建锋 主编《阳明学珍稀史料辑存》(全15册)出版

阳明学是当代的显学,本书将新见阳明学珍稀文献十一种汇爲一编,影印出版。

邵逝夫 著《致良知:王阳明修身六讲》出版

本书是资深儒家学者邵逝夫先生最新关于阳明学的讲义稿,综合大量史料和古今研究成果,分为立志、龙场悟道、的见良知、事上磨练、随顺良知、纯然良知六讲,将阳明先生一生的经历和学问做了非常详尽和条理化的讲述,尤其注重从儒学在心学这个向度的解析。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刘青衢副教授主讲阳明心学与文化自信根基专题讲座

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筑牢青年修身根基与文化自信,6月27日下午1:30,学院第14期尚信大讲堂在弘商楼702会议室举行。

​李加乐、艾文慧:西宁有源书院第207次会讲暨乐都游学活动

2025年6月28日,有源书院的学员们带着对知识的虔诚与对文化的热爱,踏上了青海乐都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气息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游学之旅。

《黄榦思想研究》《饶鲁思想研究》新书研讨会暨宋明理学 “诚意” 问题工作坊

2025年6月22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华朱子学会主办的“《黄榦思想研究》《饶鲁思想研究》新书研讨会暨宋明理学 ‘诚意’ 问题工作坊”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11室举办,来自国内知名院校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曾振宇 著《思想的历史》出版暨序言

《思想的历史》属于观念史范畴的学术著作。作者撷取中国哲学史上的道、气、天、理、良知、心、性、仁、义、孝、耻、德、法等观念,从观念史视域进行思想史梳理与哲学分析。

“经学与秩序: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之道——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2025年6月28至29日,由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哲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经学与秩序: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之道——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召开。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5年中华古典学术传承创新暑期学校开班式顺利举行

7月6日上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5年暑期学校开班式启动。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王加华、党委副书记李鹏程出席活动并致辞,开班式由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峰教授主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三百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

2025心学与东亚儒学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

7月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主办的“心学与东亚儒学学术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召开。

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

7月4—6日,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青年哲学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为主题,来自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青年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阐释”“文明演进互鉴中的古典世界与思想中国”等分论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南通市第六届濠滨书市“唱响童声里的经典”专场诵读活动圆满举办

千年风雅,今朝回响。7月5日下午,“唱响童声里的经典”诵读会作为南通市第六届濠滨书市的精彩专场活动,在凤凰文化广场璀璨亮相。本场活动由知止堂义学与弘文书城承办。

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武氏祠,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鲁小俊教授解析书院课艺

6月19日下午,莲池讲堂第五十四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武汉大学文学院鲁小俊教授以“书院课艺:晚清士子的‘青春印记’”为题,从研究理念、书院考课、课艺编刊、青春印记等方面进行讲授。

孔祥军 著《周礼郑注汇校》出版

《周礼郑注汇校》一书,选择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吴郡徐氏刻《周礼》经注本作为汇校底本,此本首尾完具,刻印清晰,补版极少,文字优胜,历来为学者称道,清朝著名学者孙诒让曾指出,“经本以唐石经为最古,注本以明嘉靖仿宋本为最精,此本原出北宋椠,虽明刻,而在诸宋本之上”(《周礼正义略例》)

杨世文 著《张栻诗文集编年笺注》(上下册)出版

张栻(南轩,1133-1180)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祖籍四川绵竹,长期寓居湖南。他既是蜀学传人,又是宋代湖湘学派的领袖。

薮敏裕教授主讲“从清华简《金縢》篇看周公事迹与《豳风》毛序”

6月29日下午,“洙泗讲坛”2025年第7期在孔子书院A210举办,日本岩手大学名誉教授、现清华大学访问教授、我院特聘教授薮敏裕先生做了题为“从清华简《金縢》篇看周公事迹与《豳风》毛序”的学术讲座。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