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制而遺道 ——尊周書院問答

《春秋》所要表現的,毋寧是周禮如何一步步被蹦壞,從宣公初稅畝,成公作丘甲,到哀公用田賦,只是公穀並未記錄細節。但大家也不要以為《左傳》想記錄細節,《左傳》還有個僖公年間的作爰田,《外傳》作轅田,但並無解釋。所以不是公穀以為史實不重要,而是在周禮文本、列國史書尚可得聞的時代,三傳先師都沒有解釋的需要,這是昔日的···

北师大励耘学术讲座,吴飞主讲“六经皆史”的思想意义

2024年7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受邀为历史学院励耘学术讲座作题为《“六经皆史”的思想意义》的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露川老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湄教授出席与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涛教授、华喆教授,以及院内外60多名师生到场参加。

【杨英】秦汉魏晋南北朝礼制与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的“礼”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国家治理”是指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种治理主体来管理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目前已是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热点。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十年

《春秋》上半年的记录,都是围绕曹桓公葬礼,“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终生,是曹桓公名。鲁桓公十年春天,正月庚申日,曹桓公去世,夏季五月,曹国安葬曹桓公。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九年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纪季姜就是纪国嫁到王室的公主。纪,代表她来自纪国。季,说明她在姊妹中的排行。姜,是纪国的姓。京师,就是雒邑,此处代指王室。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八年

春天,《春秋》记录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八年,春,正月,己卯,烝。”正月己卯日,鲁国举行了烝祭。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七年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咸丘,杜预注释说“高平巨野县南有咸亭”,即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六年(2)

秋季,《春秋》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秋,八月,壬午,大阅。”八月,壬午,鲁国举行了大阅兵。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六年(1)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不过三传引述《春秋》时略有差异。《公羊传》和《榖梁传》引述《春秋》时作“六年,春,正月,实来。”《左传》则是“六年,春,正月,寔来。”杜预注释说:“寔,实也。”可见三传其实一致。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五年(2)

秋季,《春秋》一共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五年(1)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很奇怪的记录,“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鲁桓公五年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国的国君陈桓公(名鲍)去世了。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四年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郎,在鲁隐公元年《左传》就提到过,是鲁国南部边界城邑,靠近宋国。这条记录从字面看似乎没什么深意。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三年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嬴,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西。不过这条记录有一处稍微异常,是“正月”而非“王正月”,具体原因在鲁桓公元年解释“桓无王”时已探讨过,此处不再赘述。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二年(3)

秋季,是个多事之秋,《春秋》一共记载了四件事。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二年(2)

夏季,《春秋》唯一记录是“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大鼎,说明这个鼎本来是郜国的宝物。鲁隐公十年夏天,鲁郑联军攻打宋国,攻取了郜,意味着郜国在那之前已经被宋国所攻占,所以此鼎随之归于宋。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二年(1)

《春秋》在春季有三条记录。但这三条记录实际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正月,宋国发生弑君政变。三月,几位诸侯的会面是这次政变事件的后续。第二件事是在此期间滕国国君来访。为方便理清思路,我们把宋国政变的事放到一起看。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桓公元年

时间进入公元前711年,鲁国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鲁桓公正式即位。前面提到过,鲁桓公的母亲是宋国公主仲子,父亲是鲁惠公,按《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桓公名允。

2024届 “珞珈国学•耕读传家”全国大学生大型公益高端研修营(河北站)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四书》与《老》《庄》是不可不读的,这几种书是中国智慧的源泉。……宋代以降,中国的知识人没有不读《四书》的。《四书》之于中国,犹如《奥义书》之于印度,《新约》、《旧约》之于西方……这是中国人终极信念的所在,做人做事的本源,安身立命的根据,也是中国文化可大可久的依凭。

【段重阳】“心易”说的发展与完成——从杨简到刘宗周

对“一”的领会和践行构成了“心易”说的核心,也是从杨简到王阳明、刘宗周的易学哲学之特色。王阳明通过心物的显隐关系和良知体用论,既澄清了“心”与“易”(物)的同体而显,也指明了工夫的途径,弥补了“直心”在应物之用上的缺陷。刘宗周通过心对“易象”的筹划作用阐明了“易”何以为“心易”,也通过“心极”阐明了“心”与“易”何以为“一”。王阳明···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十一年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季,《春秋》唯一记录是“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两位国君滕侯、薛侯来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