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音乐产生伊始,我们的祖先就以和的方式将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统合在一起整体认知。如早在先秦时期,先民就将诗、歌、舞三位一体称其为乐(yuè);把乐(yuè)又与乐(lè)和乐(yào)等为同字异音,或者说是异音同字。所以,和乐(yuè)即是和乐(lè),用乐(yuè)即是用乐(yào)。如用和乐或者乐和的乐来总称文艺美学中的艺术,使乐···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生活在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年代。孔子私学的兴起,正是在这一变革时期发展起来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孔子的政治思想,讲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主义。其理论根据,是发现了“仁”的普遍性存在。而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在于承认人···
在清代,许多大陆百姓,特别是福建、广东人,正是在这时移民到台湾,成为开发台湾最早的人群。台湾岛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然而台湾海峡中的“黑水沟”却成为航海者的噩梦,有无数航海者葬身在这片瞬息万变的深色汪洋之中。在横跨台湾海峡的过程中,儒家文化成为支撑大陆移民的精神力量,维系着一代又一代的大陆移民冒险到台湾求生···
《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个单篇,西汉武帝时收录于《小戴礼记》,后来简称《礼记》。宋代理学兴盛有了“四书”,并且出现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到了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确立科举考试第一场从四书内出题并结合朱熹的《章句》《集注》进行论述,后这一制度又被明代、清代继承,继而演变为八股取士,于是四书成为···
潋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当时的兴国知县徐大坤创建,之后历经多次重修增建而日臻完备,成为赣南地方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距今仅280余年的潋江书院并不算历史悠久,但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其不仅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更有着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是一所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官吏的品行,因此在古代形成了政德文化。事实上,政德文化为历代史学家们所推崇,成为史作的重要部分。而这部分为史书所记载的官品较佳的官员通常称为循吏。所谓“循吏”,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大概是指善于治理政事的清官。对此,《史记》专设有···
凌廷堪(约1755—1809年),字次仲,祖籍安徽歙县。据《清史稿》所载,凌廷堪是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凌廷堪博闻强记,贯通群经,尤精于礼学,被江藩推为“一代礼宗”。凌廷堪所著《礼经释例》一书,用力至勤,寒暑不辍20余年,五易其稿始成,多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所推崇,后人治礼,莫不从中取益。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历时十九年编写而成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继《史记》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史学巨著,因此有“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的美誉。《资治通鉴》书名取自“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璀璨结晶。其中,《资治通鉴···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州守韩补为祭祀朱熹,在歙县城南门外,望紫阳山方向,建立书院,理宗钦赐御书“紫阳书院”。这是徽州首个缘于朱熹建立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祭祀朱熹的书院。自创建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制,徽州紫阳书院数次迁徙,历经岁月沉淀,见证了古徽州600余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明朝武宗正德元年丙寅(公元1506年),35岁的王阳明被告知朝廷贬谪他去贵州龙场驿任驿丞。他自己很清楚被贬此处的原因,这是因为他得罪了当朝十分有权势的宦官刘瑾。贬他去的这个龙场驿,具体位置在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
徽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商人群体,大部分来自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等六县在内的徽州,主要经营食盐、棉花、茶木、丝绸、瓷器、布匹、粮食、典当、文具、笔墨等日常生活用品,始终恪守“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经营理念,与晋商、浙商、粤商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四大商帮。
东奥山庄是张謇晚年住所,兴建颇为用心。张謇在受颐堂正面悬挂其师翁同龢画像,表达对老师知遇之恩的感激。厅堂两侧分别挂了八幅、共十六幅古贤画像,以示对古贤的敬仰、对他们的著作和思想滋养自己的感恩之情。张孝若曾讲:“父亲对于唐宋以来贤士文人,直到明末清初朴学诸老,自顾亭林以后,都非常地崇拜。因为他们不是刚直廉正、忠···
可能谁都没想到春节档最火爆的一档电视节目会是它——《典籍里的中国》,因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中,古籍的大众传播是难点,大众传播的成功范例不多。但《典籍里的中国》仅播出《尚书》《天工开物》两期,全网热搜就有近60个,视频播放量超过2.5亿,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豆瓣评分9.4分,妥妥地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
作为儒家四书之一,《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实际上,该篇很可能本来不是一篇,而是西汉时期《礼记》编者根据子思原作加上相关内容编辑而成。朱熹称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以来,道统之传尽在其中。中庸之道,美妙和谐,辩正深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人们对“中庸”也有不···
今崧台书院所在地,古称石头岗,又称崧台冈。隋朝初年置端州,此处为端州驿(又称崧台驿)。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端州知郡事包拯把崧台驿迁往端州城西,以利商贾交通。为明心志,他在端州留下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题壁诗。南宋隆兴年间,知府张宋卿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在此建石头庵。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肇···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日是怀念、祭奠、铭记、感恩的日子。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为节气和节日的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与天气物候的变化有关系。《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这里春分后的十五日,传统意义上是指冬至过后的第108天,即发生于仲春与暮春相···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对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君子一词,最初为社会阶级地位之象征,是与普通百姓相对,为贵族所专有之称号。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作了创造性改造,赋予其更多道德内涵,使其从社会阶级概念,转变为“人人可学而至人格典范”。战国时期,孟子于孔子基础上,又加以阐发,在强调内在道德之同时,又突出德性之外在发展,将那些具有高尚道德,且···
2020年11月12日,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此前的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这里的风俗主要指民意和民情。历代君王通过“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从而达致改善施政的目的。汉朝应劭《风俗通义》指出:“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为政必先究风俗”也成为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他们一方面亲历亲行体察风俗民情,另一方面借由遣使、进谏考察风俗民情,从风俗民情中了解民意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