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军 刘瑞一】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四库学和易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播”···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与中国屈原学会四库文化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四库学和易学的当代价值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据会议组织人员介绍,“四库学”“易学”每年分别组织研讨,“四库学”之前已经组织3届,而“易学”已组织10届。今年,考虑到疫情,将两个会议合并为一个。

【宋立林】丰腴的面孔——《孔子家语》中的孔子

本文从“谈天”“为政”“重礼”三个维度,择要指出《家语》对于理解孔子的重要价值。

【宋立林】先秦时期“小康梦”的萌生与丰富

大同之“大”,与“小康”之“小”,两个形容词,早已明白宣告了二者之间的层次差异。如果说,大同是最高理想,小康则是现实目标。中国思想家们,既擘画了大同的终极理想,给人们勾勒了一幅“理想国”的圆满图景,也不忘规划小康的现实目标,描绘可望可及的美好生活。

【廖晓炜】康德还是海德格? ——读盛珂新着《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

牟宗三哲学长期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在此背景下,要在牟宗三哲学研究方面谈出新意,似乎是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盛珂教授新着《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却为我们重新审视牟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

【周景耀】理学家诗的消失——以钱锺书的论述为中心

钱锺书对理学家诗的批评体现了其思想“趋时”的双重性:表层的与意识形态相呼应的“趋时”和深层的与二十世纪以来借助西方思想“重估”中国传统的潮流相激荡的“趋时”。前者表现为在《宋诗选注》中理学家诗的大规模缺席,后者表现为他以理念说、审美无功利说等西方现代美学观念为理论资源“重估”理学家诗与中国诗学传统,对诗的认识亦藉此发生···

【陈来】朱子文献的深度整理——《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读后

为尽可能方便读者,本书编列了较为完善的附录,包括传记资料、文集序跋、版本考略、朱熹年表、历代评论、伪托误题朱熹诗文存目、主要参考文献、本书篇名索引。其中文集序跋的部分特别注意收录海外所藏、所刻朱熹文集之序跋,为目前所收海外序跋最多之本。

【米文科】芭蕉心尽展新枝——读《新订关学编》

《关学编》由明代关学大儒冯从吾所撰,其后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等清代关学学者又不断进行续编,是了解关学历史、关学人物和关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虽然先前已有学者对该书进行过整理点校,但由于《关学编》的版本刊刻和历代续补等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现有点校本在文献收入与编排体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支旭仲】为往圣继绝学,为时代添光彩 ——评《关学经典集成》

作为理学的重要一脉,张载所创立的关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和治学风格,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张载利济苍生的责任意识与立心立命的担当精神也成为当时学人和后代仁人志士的思想标尺和精神标杆。

【张哲】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基于东亚儒学教育文化遗产申遗热潮的思考

中国儒家文化遗产的申遗可以正本清源,明确中国儒学在东亚历史中的定位,也可彰显出儒家文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审视东亚地区儒学教育文化遗产价值定位与申遗的历程,一方面可有助于推动我国儒家文化遗产的展开申遗与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则将进一步地加深对东亚儒家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陈强】困知录

王观堂尝辨殷周制度之别,以为殷商以前天子有如诸侯之盟主,及至周初封建始由诸侯之长进于诸侯之君。

【余东海】真理改良命运 ——仁本主义真理观

真理即真正的理。真是真诚、真实,真则不伪;正是正常、正确、正义,正则不邪。真理包括道德真理、社会真理和自然真理。真理可以被发现、实践和弘扬,不能被创造。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步的过程,就是对各种真理发现、实践和弘扬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趋向天理和天理不断彰明光大的过程。

【余东海】中国立场和中国价值

元亨同仁指出:“当前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最大的问题:以西解中、汉话胡说肆虐,缺乏以中国解释中国、以中国解释世界的智慧和能力。”

【张舒】治体论能否克服政学失衡?任锋新著——《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的“已发”与···

中国近世以来的政学互动揭示出,政治批判意识强烈的宋明理学与秉持保守宪制精神的经制事功学形成了极富辩证意味的张力结构,后者尤能维系经世传统的政治成熟心智。转入现代,西学移植下的变革思维成为主导,理学精神改头换面重获新生,深得治体论精义的立国思维隐没不彰。立国与变革的张力结构被倒置,变革宰制下的现代学术话语与政治···

【周学荣】常怀三心 和谐天人

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问题,古人称之为“天人之际”,亦即天人关系问题。这一深邃而神圣的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在老子看来,天人关系应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则在答汉武帝策问时,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司马迁认为,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于夫子】远去的历史并未随风而逝 ——浅谈吴钩所著《宋仁宗:共治时代》

“有一夜,仁宗在宫中听见‘丝竹歌笑之声’,问宫人:‘此何处作乐?’宫人说:‘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北宋皇城紧挨着市井,站在东京最繁华的樊楼顶层,可以俯视宫禁。民间酒楼的宴乐之声,自然会传入宫中,让生活在宫禁内的宫人十分羡慕:‘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却说:‘汝知否?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

【镜明】大道不孤,仁者无忧——落笔书院2021年元旦致辞

一个人真正的人,应该包含这些品德:他勤奋好学、克己自强,对天地心怀敬畏,对生命保持怜悯,他尊重人的人性和个性,他乐于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他重信守诺而又不拘小节,他希望构建一个正义而有序的社会,并为此而不断努力,他的信念与他的生活和他的行动是合一的。

【2021元旦献词】定国安家,人文立本

2020年,必然是难忘的一年,对于很多个人、家庭以及很多国家来说,也是难熬的一年。好在这一年已经过去。也许我们的前方可能有更多的风雪,但是在每一个冬天里,我们都会有春天的期待。

【帕拉格·卡纳】对世界好就是对中国好对美国好

对21世纪的大战略而言,若值得写出来就必然需要纳入全球战略元素。

【阿格尼斯·卡拉德】更完美的贤能政治

两本新书旨在阐述贤能政治的道德失败,但是,我们能够支持一种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同时无需放弃贤能的追求。

【鲁马·西姆斯】思考就是腾空自我

本文是对约瑟夫·克伊金2020年在本刊《要点》发表的“令人痛苦的智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