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红】儒学实践之“难”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发起自官方或民间的各种祭孔活动,也会有文人学者撰写各类纪念或研究文章。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宝库,是文字从业者永不枯竭的写作的灵感源泉。人们既可以一般地讨论仁义礼乐,也可以从现代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事教育的大可以从“有教无类”入手,研究法律的尽可以围绕他的“无···

【田飞龙】超越投票率:香港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这些客观的投票率数字显示,香港选民基础对新选制的理解和认同并未完成,选民基础仍有较大比例的迷惘甚至抵制情绪,香港民主建设需要实事求是,积累信任,化解心结,扎实推进。

【陈端洪】香港精神的验证与续造

一国两制来之不易、行之须谨慎。重构民主理念,探求功能代表制与地区代表制的平衡律。

【田飞龙】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民主精神的大考

香港立法会选举非常临近了,但有关选战似乎少了以往的趣味、激情、不确定性和外部势力的谍影重重,戏份和戏感都少了,甚至“角儿”也少了。于是乎,选民在利益感知和政治审美上均处于一种不适应状态,但实际投票日又很快到来。

《王阳明图传》焕新归来!明代传记配明代图谱,王阳明一生这样波澜壮阔

2021年8月,《王阳明图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阳明图传》是一本独特的王阳明传,由冯梦龙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以下简称《靖乱录》)和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合而为一,文字与图谱相互比对,并加详注而成。

【田飞龙】全球民主大辩论中的香港选举民主

2021年12月9日,美国拜登政府举办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全球民主峰会”,中国不在其列,香港地区也不在其列。而台湾地区受邀参加,甚至乱港潜逃的通缉犯罗冠聪也受到邀请。美国“民主峰会”是对美国民主霸权的背书,是美国以民主名义深化中美“新冷战”及构筑“民主反华统一战线”的关键策略动作,其本身与评价和促进全球民主进步并无直···

【田飞龙】香港投票率波动与民主转型

香港民主是“一国两制”的一个部分,必须依据并服务于这一宪制前提和框架。新选制就是将香港民主的“爱国”前提条件予以制度上的清晰化,是对香港民主文化与民主社会基础的重构。香港民主的评判指标也不再唯西方马首是瞻,而是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而投票率只是评价香港民主质量的一个指标,将其过分凸显恰恰反映了香港民主文化仍然···

【杨朝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田飞龙】港澳应充分认识中共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观发展观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港澳回归的历史,以及香港局势出现严峻局面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马晶】《岳麓书院》:揭示中国文化密码

《岳麓书院》采用纪实性拍摄与情景化演绎相结合的手法,凸显时代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在中国四大书院中,岳麓书院历经千年风雨,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六集纪录片《岳麓书院》创作拍摄历时七年,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积累了30多万字的学术台本。全片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为创作核心,以历史真实故事推动纪录片情节发展,采取“纪实···

【田飞龙】中国“王道”思想何以成为国际法秩序异化的替代性愿景?

天下之理想治道,在于“王者兴”,在于“王道”规范的认同与多元力量的整合。王道秩序,因而成为“协和万邦”的理想性秩序,其中融贯的是和平、共生、安全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理性秩序思维与国际法精神。

【朱汉民】纪录片《岳麓书院》: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次探寻

不久前,6集纪录片《岳麓书院》在湖南卫视播出,受到关注。“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和荣耀,始终坚持逆而不坠、悲而不颓,始终昂扬着向死而生、舍我其谁的气势。”这是《岳麓书院》对中国精神的最高礼赞。该片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页页美丽厚重的画面,论述了岳麓书院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弦歌不绝的···

【秦华】兴于诗 游于艺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美育践行路径

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文人士大夫的博雅教育,一种是艺匠的实用教育。博雅教育主要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与艺术品位,其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师徒式或类学校式(如汉代的洪都门学、北宋的画院等)的专门培养;艺匠实用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性的艺术人才,教学组织形式有作坊、教坊、家族传承···

【朱汉民】以现代气息讲述历史文化

不久前,6集纪录片《岳麓书院》在湖南卫视播出,受到关注。“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和荣耀,始终坚持逆而不坠、悲而不颓,始终昂扬着向死而生、舍我其谁的气势。”这是《岳麓书院》对中国精神的最高礼赞。该片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页页美丽厚重的画面,论述了岳麓书院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弦歌不绝的···

跨越百年体悟“知行合一” 《典籍里的中国》迎第一季收官之作

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自播出以来,带动了社会上有关中华典籍传承与解读的热潮。节目被《新闻联播》播报16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媒体刊文报道近100次,全网斩获热搜超150条,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3亿,视频播放量超20亿。美国《国际日报》《华尔街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

【田飞龙】香港民主"大洗牌",下一步不只是"防卫"

疫情闭关带来经济民生和两地互通的诸多障碍,美国制裁和新BNO移民带来对香港未来的某些忧虑,而香港国安法深入社会治理纵深面以及新选举法造成的政治生态“大洗牌”,也对香港的“民主文化”和相应势力形成前所未有的打击、冲击与改造效应。

【田飞龙】香港国安法一周年: 制度成效、典型案例和剩余课题

香港国安法一周年,法治成效有目共睹,市民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权利保障更上台阶。香港国安法不仅具有通常的法律实施的效果,还具有调控扩展香港特区法律体系以及施压推动香港诸多关键领域实质性改革的作用。在国安法的推动下,香港在教育、传媒、校园民主甚至司法等领域正在展开系统而精准的制度检讨,寻求适应香港国安法的新治理秩序。

【姚洋】共同富裕,不是要把高收入群体拉下来!

平均主义不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托底”,另一个是“提升”。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共同富裕不是要把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拉下来,而是要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上去。这样的目标,与中国人的道德观是一致的。

【许石林】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轻易地把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定义为“封建迷信”,是草率的,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风俗礼仪尤其是丧葬祭祀的深义和作用。那种动不动就追根溯源,如考察纸币所产生的历史以证明烧纸钱并非中华古礼固有之俗等等,而不是从义理上体察领会其中精神价值的,貌似科学求实证,实则最迂远不经。

【田飞龙】为什么香港民主要拒绝“选举揽炒主义”?

香港一代人的“民主青春”将会逝去,“爱国者治港”及其新选制将塑造何种民主文化与民主生态,是“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一个历史谜团。而香港社会自身仍是香港民主重建的最关键力量,精英的责任伦理,民众的制度学习与理性投票,对新选制的民主认同、参与和维护,都需要对选举揽炒及其一切煽动破坏形式严格“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