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理】推动文化认同,马英九的大陆之行非常有建设性

但我们更要看到,团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两岸民众同根同源。如果没有根源上的认同,没有文化血脉上的相连,那么团圆的意义又何在?

【田飞龙】马英九“祭祖之旅”书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马英九先生此行缅怀先祖,纪念抗战英烈,而无论是先祖,还是英烈,都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牺牲与贡献。我们要学习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精髓,团结两岸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并对两岸完全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宫英英】雷锋:这才是《论语》的正确打开方式

“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可以说“仁”是孔子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几千年来,“仁爱”思想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因子,雷锋精神正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仁者爱人”理论的践行。

【田飞龙】俄乌战争一周年:胶着、斡旋与安全稀缺性

人类文明数千年,现代性文明数百年,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全球公共品范畴中和平与安全仍是最为稀缺的,而所谓国际法形式规范与科技文明的前沿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刺激安全冲突与战争形态极端化演化。

【万百安】是间谍气球吗?

美国媒体的共识是中国间谍气球故意飞越美国,并在飞越大西洋的时候被打了下来。但是,我们对这种评估的信心有多大呢?

【温厉】老师演讲被轰下台,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讲“师道尊严”

但一件事情的处理,并不能仅仅以舆情为判准,审慎地理清某一事件应当依据的“正义”原则,依此“正义”原则处理具体事件,营造怎样的社会氛围很重要。在我看来,这件事本身不大,但背后所体现的“师道尊严”,兹事体大。“师道尊严”,需要为师者的自尊、自重,也需要社会环境对于为师者的自尊、自重的护持。否则,我们将继续承受“师道尊严”被···

【田飞龙】人大释法强化香港国安委宪制角色

本次释法有着个案因素的刺激反应,有着宪法和基本法构成的特区宪制秩序的规范保障,有着香港国安法自身规范体系与运行逻辑的理性展开。

【杨飒 韩若莱】新课标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怎么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仁义礼智信到“天人合一”,从四时节气到民俗风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巨大宝库,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烈显伦前大法官论香港国安法

2022年11月28日,香港终审法院判决驳回律政司最终上诉,维持黎智英聘用英国大律师的决定,香港特首提请中央释法。香港国安法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香港司法到底怎么了?香港司法独立与法治走向如何?烈显伦前大法官的《香港司法的未来》中的司法批评与建议值得关注。

【许石林】“寒衣节”的倡议书,是否应该这样写了?

到底要说防疫,还是祭祀?你凭什么说你主张的就是文明?民间现行的传统习俗就不文明?动不动就宣布自己文明、别人不文明的是什么文明?“声色之于以化民,未也。”防疫是当前大事,固然。但是,防疫就是防疫,关文明不文明祭祀什么事!能不能好好学学中央文件?好好领会其中有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廖建裕】印尼设国立孔教大学荆棘满途

宗教生活是每个民主国家的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孔教徒接受有关孔教的训练很正常,是民主国家人民应有的政治权利。回教传教士联盟公开反对孔教徒享有宗教生活的权利,就等于将后者变成Homo Sacer(神圣之人)。

王学典:2022尼山论坛呈现三个明显变化,具有独特价值

“尼山论坛的另一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敢于担当,克服困难,聚集全球众多学者与政要,并致力于让更多人沿着这一方向思考,通过文明对话探寻人类共同价值,并通过共同价值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有共识的历史阶段。”

【田飞龙】如何读懂第三份台湾问题白皮书?

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是台湾社会自身的变化和相向而行。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事业。“台独”危害性和美国干预的危险性在此次“裴洛西风波”中暴露无疑,而解放军环台军演及国际社会的多数共识构成对台湾社会的严格刺激和政治警醒:谋独邪路,倚美无望,统一才是正道。

【谢茂松】佩洛西窜访台湾,如何理解这两个“本质”问题?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孔新峰】儒家文明根脉 中华民族原乡 ——评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

近日,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引发公众积极热烈的反响。该纪录片是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作为一名出生于“三孔”所在地山东曲阜、在学术界耕耘的孔子后裔,深感这是一部匠心独运、制作精良且深切契合时代···

【田飞龙】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困境、转型与前景

香港青年是这些内外挑战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其展现出来的价值追求具有激进性,行动方式具有破坏性,影响后果具有颠覆性。“修例风波”成为香港青年的一场颠覆性的“颜色革命”运动,暴露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在国家安全范畴的制度缺陷以及国民教育的短板效应,也证明“爱国者治港”的社会政治基础还未真正巩固。

短评:为何忘己无私是谓“大公”?

香港《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这一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报纸立言为公,文章报国,在华语世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田飞龙】“一国两制”香港实验的得失与前景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是总结、反思与再出发的好时机。这25年包含两个阶段:前15年(1997-2012),中央权力高度节制;后10年(2012—2022),中央权力积极作为。

【易富贤】美国堕胎法案争议对中国的警示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弱化了对生命的敬畏,中国是世界堕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堕胎率其实是生育文化、家庭价值、生命伦理衰微的标志。尽管中国实行了二孩、三孩政策,但是被扭曲的生育文化难以逆转,生命伦理底线尚未重建,堕胎率也居高不下。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美国在堕胎问题上取得的思想成果,值得中国借鉴。

【李竞恒】汉服学位服及礼器

直接简单用西式僧袍学位服,在当时来说也是节省成本的。但随着2003年之后汉服的兴起,尤其是这些年在社会上影响力的急剧扩大,是否有必要恢复汉服学位服,就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了。中华文化当然具有包容性,但包容性并不是指要以丧失自我或自虐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