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玲 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出版

该教材一改以往相关图书从历史发展阶段的维度采取贯穿式的编写体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而采用专题形式以问题意识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转型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文化传承关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透射出来的生命精神、审美境界、家国情···

研讨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 ——“王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

近日,“王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返本以开新”:王船山《大学》思想学术研讨会

2022年11月26-27日,王船山《大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旨在推进船山哲学尤其是船山《大学》学的研究,对王夫之的原创性思想,全局性视野加以抉发,并以此···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镇江举行

11月12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镇江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会议由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主办,江苏大学法学院承办。

【王乐 马云佳】亲仁善邻:中华民族始终依循的国家理念与格局

自古以来,“邻里好,赛金宝”等亲仁善邻的道德目标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重视和睦邻里关系、构建良好地缘关系的人际智慧与处世之道的重要体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原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其中,记载郑庄公攻打陈国而获得全胜。在此之前,郑庄公曾主动请求与陈国讲和。

【李成 曹玮】从夺簋看西周法治实践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3出土的夺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夺负责成周讼事和殷八师的讼罚,内涵丰富(《垣曲北白鹅墓地M3出土的两件有铭铜器》,《文物世界》2021年第1期)。夺簋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偏晚到中晚期之际。

共议蜀学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2022第二届全国蜀学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

12月3日,“2022第二届全国蜀学论坛——蜀学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大学举行。

【张凯】以人事为学:刘咸炘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承

近代学术,经史嬗变。新文化派参照西方学术开创新史学,进而以现代史学观念与体例改造中国传统史学。“新史学”为近代中国学术转型提供有效平台,却在无形中割裂了中国传统史学之于现代学术的关联。刘咸炘提出,史学的广义就是人事学,进而以“察势观风”为史识准绳,以“史有子意”为史家宗旨,落实即事明理的人事学,倡导以纪传体编纂传统···

【卜松山】跨文化对话如何进行?

围绕“跨文化对话”,我在本文中提出方法论层面的十点思考,涉及如何进行跨文化对话,以及跨文化对话的影响参数、局限性和有利条件。

【谷继明】惠栋的性情论及其在清代哲学中的定位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发明。

向世陵 等 著《儒家博爱论》出版暨结语

《儒家博爱论》由向世陵等学者共同撰著完成,全书55万字,2022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史应勇 著《礼记郑王比义发微》出版暨序言、跋

本书为作者继《尚书郑王比义发微》、《毛诗郑王比义发微》后,讨论「郑王之争」学术公案的系列续作,其中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竭泽而渔式的搜罗清人辑佚与传世文献内王肃《礼记》注文与相关注礼文字,分别整理、抽绎出能与《礼记》郑注对应的条目进行比勘,共钩稽出郑、王注对应比勘条目一二五条,涵盖小戴《礼记》中的二十八篇目

徐在国 主编《安大简〈诗经〉研究》出版

安大简《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诗经》文本,为先秦时期的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本书为近年来安大简《诗经》研究的回顾总结与集中展示。论文集共收录论文48篇,分为“材料综述”“字词考释”“异文新解”三部分。内容涉及文字考释、词汇训诂、古音系联、字词关系、异文考辨、篇章···

《浙江儒学通史》出版发行

2022年10月,五卷本专著丛书《浙江儒学通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敬峰】清代《大学》诠释的学术特质

缘于“其(王阳明)与朱子抵牾处,总在《大学》一书”,故《大学》遂成为“宋明六百年理学家发论依据之中心”以及“理学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这就将《大学》在理学史当中的肯綮地位提解出来。而在宋、元、明、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清代无疑是《大学》诠释史上大师云集,著述宏富,学派林立,新见纷呈,成就斐然的一代。

【许家星】并非“塞责抄誊”:《四书大全》取材撰述新论

《四书大全》一直被主流学界诟病为抄袭旧作、敷衍塞责的誊抄之作。然如细致比较《大全》与其所本之书取材之异同,则可见出此一看法实未见中肯。如将《大全》与宋元四书类著述对朱子再传饶鲁(号双峰)的引用来看,则可改变对《大全》的固有认识。饶双峰《四书》论述虽以“多不同于朱子”而著称,然被《大全》引用多达570条。

【程旺】图式:四书学研究的“新面相”

古人治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为学问之必备,与“书”共同发挥应有之作用。“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用图说话可以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诠释方法和途径。

【朱承】王阳明的为政功业

王阳明一生的政治经历,是他不同于古代许多书斋里的哲学家之处,也是后世学者钦慕阳明而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关于王阳明的事功,后人多有评述。清代儒者毛奇龄曾说:“故尧舜相禅,全在事功。

【杨宝宝】大雪:雪如何成为中国山水传统中的代表性意象

12月7日是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徐莺】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大雪节气与雪相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个时候,北方寒地已是“冰厚三尺,地冻一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甚至因为寒冷而出现奇特雾凇景观。南方虽然较少落雪,但云层阴积,气温越来越低。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