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 申静思】民为邦本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民为邦本”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原写作“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书中记载,禹的孙子、启的儿子太康,身居帝位却不务朝政,放纵情欲没有节制,百姓对他非常怨恨,但他却不知反省。有一次他到洛水之南打猎,打了百余天都不回都城,国民怨声载道。有穷国的国王(即后羿)把太康拦在了黄河岸边,不让他回国。

“学在船山”首期全国线上读书会举办

2022年11月11日晚8点,由衡阳县社科联主办,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承办的社科普及进网络之“学在船山”全国线上读书会举办。王船山故里研学基地首席专家、船山学社常务理事胡国繁在腾讯会议室主讲《船山的性气与生气——让性气呵护慧命成长》,来自全国的社会各界爱好船山学的四十几位网友代表共享船山文化大餐。

邓秉元 著《孟子章句讲疏》出版暨自序

孟子其人不仅是先秦诸子之一,其书也是宋以来“十三经”或“四书”之一,两千余年来所影响于中国思想学术与中国人之心灵者甚大。自东汉赵岐作注以来,历代注释解说极夥,每随学术之进展与时代之变迁而有所发明,于中亦可见《孟子》所蕴之深,可以不断探究阐释。本书作者自2004年起在复旦大学“中国经学史”课上开始讲授《孟子》,其后研精覃···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十九期开讲

2022年11月12日下午,由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19期举行。本期由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魏衍华担任主讲人,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担任与谈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刘昭担任主持人。

【庆喜】共学《论语》札记 好学不内卷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王才文 谢鹏飞】辛丑秋辅仁读书会《论语》总章五七、五八

总章五七、五八由王才文主讲,谢鹏飞评议。札记分为“字义”、“解释”、“问题或解释”三部分,运用《朱子语类》、《论语或问》、《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读诠》,探讨字义、文意,分辨清晰。

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 ——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2至13日,“明清江南儒学的演进及其近代转型——2022江南儒学研讨会”于上海举行,这是自2019年以来连续第四届成功举办江南儒学研讨会。本届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协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进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

刘光胜主讲《清华简与<尚书>学研究》

11月16日,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举办了2022年第二讲(总第一百一十三讲)。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刘光胜主讲《清华简与<尚书>学研究》,孔子研究院科研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召开第十六届学术活动月暨第二届中国思想文化“雏凤”论坛

2022年11月10日至11日,由2020级博、硕士研究生负责筹办的西北大学第十六届学术活动月暨第二届中国思想文化“雏凤”论坛,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返本开新”为主题,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所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论坛。

【白显鹏】《诗经》束薪与上古婚俗

“束薪”一词见于《诗经》中的《唐风·绸缪》《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等篇,古今学者们一般都把它理解为“成捆的草”。在解释《唐风·绸缪》第一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一句时,《毛传》曰:“兴也。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黄波】敢拒清风意 能歌明月章 ——读《船山简明读本》有感

《书·禹贡》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感应雷神王船山先生的“黄中”精神,先导范旭东先生的“永久黄”精神,一阳来复,“春风动雷雨”,复兴中华文化正道必然成功!

【赵建永】乐黛云:转识成智觉有情

乐黛云先生80寿辰时,汤一介先生曾为她作“打油诗”一首:“摸爬滚打四不像,翻江倒海野狐禅。革故鼎新心在野,转识成智觉有情。”落款“浪漫儒家”。该诗亦庄亦谐,是乐先生一生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精神的写照:她心里总有一片待开拓的原野,年过半百后毅然选择重新“启航”,以新兴的跨文化学科为毕生志业,其中甘苦,汤先生最为知···

知行书院研讨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制度路径》顺利开展

11月8日晚19:00,知行书院2022年秋季学期知行研讨课在沙河校区J3-105顺利举行。现场学生超过200人,气氛热烈,讨论活跃。本次研讨课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制度路径”为题,邀请到了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田飞龙老师作为主讲人。

【丁纪】《启颜录》儒家类七条

丁纪按:此数条虽亦非端言庄语,详其对于圣贤与经典,却并无轻慢之意。鲁迅一语之论《启颜录》曰:“好以鄙言调谑人,俳谐太过,时复流于轻薄。”(《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此数条,盖可免于此讥。要之,倘非晓悉之熟,加以领会运用之妙,亦难乎出此矣。辑此以献,非欲长戏言戏动之风,故亦无须深求,惟一展颜可也。

【孔德成】衍圣公孔德成讲述幼时亲历的“天下第一家”家教与师道

我们知道,孔子世家一向家教严格,对于生活在孔府中的衍圣公家教的细节,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我们今日编发的衍圣公孔德成文章《庭训与师道》是先生晚年所写,回忆少年时所受的家教。也许并没有太多出奇之处,但很多地方亦可为今日父母之借鉴。本文源发于1986年9月28日第8版《联合报》,编选自孔德成先生的学生叶国良教授整理、中华大成···

【郑学富】是人也?斯人也? ——《开成石经》有碑刻

最近关于《孟子》中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西安碑林博物馆镇馆之宝《开成石经》清晰地镌刻着“是人”。《开成石经》刻于唐朝,而《孟子》一篇是清康熙朝补刻上的。这至少说明在明清之际应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张立敏】漫谈“斯人”的出现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知识或内容,大家习以为常,可是细究起来却让人大吃一惊。《孟子·告子下》中有一段文字,讲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哲理,入选义务教育教材和大学文科古文阅读教材,并且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背经典。

【朱承】探索儒家公共性思想的现代诠释

儒家公共性思想依然对于维系中国传统公共生活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也依然能够为当代美好公共生活创建提供思想资源和智慧启迪。

【伏俊琏】历二十二载磨砺之功,深沉积淀以礼解《诗》 ——读邵炳军教授《政治生态···

诗教传统绵亘千年而不绝,上至国家招贤取士,下至黎民私塾受学,均有《诗》三百篇的重要参与。自其结集传世以来,历代学者皓首穷经,著力于此,在《诗》学研究的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论著。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