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传承古籍守初心,数字赋能向新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追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奥秘,会发现古籍之“经典永流传”,不啻是一个重要的答案。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何让中华古籍这一人类的灿烂文脉延续至今,并以更让人接受的方式打开,无疑是现代人的破题。

【专访】郑土:有中国城隍文化何以在海外绵延生根?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普遍的本土民间信仰之一,从大都市到县城,乃至部分乡镇,城隍庙网状般均匀分布,祭祀活动和参与人数众多。同时,城隍神的形象往往极具地方性,通常是当地颇受敬仰的父母官或本地英雄。令人惊奇的是,在新加坡、印尼、韩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地,也不乏大量城隍庙存在,甚至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影···

【郑建成 许晨】金岳霖《说礼》

1911年,16岁的金岳霖考入清华学堂。3年后,金岳霖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然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毕业之际,这届学生曾以“清华学校高等科四年级”的名义,于1914年6月30日编印出版了一本名为《赠言》的册子,并注明为“非卖品”。该册子中收录了金岳霖《说礼》一文。笔者认真核对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岳霖全集》,以及近年新发现的27···

马小龙 著《治水神话与礼乐教化研究》出版

本书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话背后的理性精神和神话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东西方文明的起源与洪水神话的关联,论述上古···

【白贵】仰观俯察解古义 思接千载出新知 ——读《治水神话与礼乐教化研究》

通读本书,感觉作者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所论涉及多个学科,作者旁征博引,层层论析,开掘深入,作者通过对先秦文化典籍中的治水神话史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治水大法“洪范九畴”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治水神话、宗庙祭祀、宗法制度、文教之功、政教大法连缀起来探讨上古时期洪水神话的学术主题,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治水神···

【翟奎凤】本天与本心:宋明时期的儒佛之辨与朱王之争

就儒家而言,过于强调“本天”与过于强调“本心”可能都有所偏,本天与本心可以统一起来。“天”表示存在之统体、本体、主宰、义理,心为主体、灵明、知觉、思想,心与天通;但心与天也不能等同起来,以使得主体既不失能动性,又要有敬畏心,避免主体性、个体性的膨胀与傲慢。

《尔雅郭注二种(附〈尔雅释例〉)》出版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重要语言文字文献,被誉为中国古代“辞书之祖”,后世儒生多以其为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因其地位重要,历代不乏为其释注者,其中尤以晋代郭璞《尔雅注》最为后世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稡旧说”,“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是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尔雅》注本。

【子澄】宋立林兄小记

我和宋兄是在新浪博客上认识的,大约是在2009年左右吧。因为我一直以来对当代新儒家非常感兴趣,我们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所以慢慢就是熟悉起来。后来宋兄在他的博士论文前言的致谢部分,居然把我的名字写上去,这让我十分吃惊!

衡水学院“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冀教科[2022]5号文件,衡水学院申报的“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第二批公布的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次全省共批准建设2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

【尔雅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叙

叙曰:昔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盖孟子所谓行天子之事,继王者之迹也。传《春秋》者,言人人殊,惟公羊氏五传,当汉景时,乃与弟子胡毋子都等记于竹帛。是时大儒董生,下帷三年讲明而达其用,而学大兴。故其对武帝曰:非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之,弗使复进。汉之吏治经术,···

【潘彬 夏金龙】以文化人 知行合一:当代高校如何践履传统书院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主体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千百年来,“作为儒家思想传承的基地,书院尤为重视生徒道德素养的培养,并把道德教育作为书院教育的核心。”传统书院以“明道”“传道”为育人宗旨,以儒家智慧为内容,以儒家经典为载体,倡导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形成了系统化的道德践履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传道济民、德···

“以敬存心——退溪《圣学十图》之‘心学图说’解读”讲座顺利举办

2022年3月26日晚上7点,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辅仁国学研究所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学术讲座——“以敬存心——退溪《圣学十图》之‘心学图说’解读”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辽宁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香花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担任主持人,南昌大学田炳郁教授担···

纪录片《孔子母亲颜徵在》四月首映

这部作品是继大型纪录片《颜子》之后,又一部由民间热情推动并筹拍的文化大片。该纪录片以颜徵在抚育孔子长大成人为主线,对孔子思想形成的影响为隐线,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专家学者的解读以及真实细腻的情景再现等方式,将这位女性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展示在世人面前,向伟大的母爱精神和母教理念致敬。

【张淑一】战国楚简人名与先秦古史新知

传统意义的人名研究,侧重的是对某些王公世族的姓氏源流、族类世系、人名用字特点、取义方式等的追溯和考证,即沿行已久的历代姓氏书、姓名学的模式。但是人名并不只有名号的性质,而是与相应时代的家族形态、思想观念、礼仪风俗、政治变迁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名的发展演变,也能由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性质的迁移。

【赵永君】“方便”与“权变”辨析

就方法论而言,佛家多讲“方便”,借以“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儒家多讲“权变”,认为“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方便”与“权变”,都体现出通达目标的方法或过程的灵活性要求。两个概念常常以并列结构的形式使用,如“行权方便”“权宜方便”等;在释义上也往往有着互通之处,如“方便”亦称“善权”,乃通权之智。但是,如果将二者纳入佛儒的思想体系···

【李林杰】 “八孩事件”的镜观

这绝大部分人犹存的人性,才是中国的文明现代化之基石所在,而文明化的本质,在于人性的高扬与人道的恢弘,非单纯的物质的增长。这绝大部分人犹存的人性,值得当下中国政府所珍视,这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李林杰 】 “网暴事件”的背后:道德人心

今年上半年,“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构成大陆舆论界热议所在,这一男孩用自杀的方式对抗自身所遭遇的舆论压力,成为近年来“网暴事件”的又一受害者。逝者已逝,当加怜悯,而这一事件背后的“暴力机理”,值得加以反思与面对。

【李东阳 贝淡宁】先秦贤能政治观的形成与嬗变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为“贤”、以“财”为“贤”、以“德”为“贤”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上古时期尚“力”的氏族社会、殷周前期尚“财”的宗法社会、春秋战国尚“德”的士民社···

【吴钩】义庄:被遗忘的中国式公益基金会

“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吾国家庭,父母视子妇如一种养老存款(old age pension),以为子妇必须养亲,此一种依赖性也。于妇视父母遗产为固有,此又一依赖性也。甚至兄弟相倚依,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再甚至一族一党,三亲六戚,无不相传依。一人成佛,一族飞升,一子成名,六亲聚咬之,如蚁之附骨,不以为耻···

【刘怀岗】春秋经所说的改制指什么

改制,是春秋经所提出的恢复王道、重建王道的思想。春秋经是王道之书,同时也是改制之书。所谓的道,指的是顺天应人的常道、恒道,是百王不易之道,如“大一统”继天奉元以养成万物,就是常道,仁义礼智信也是常道,不可以因爲改朝换代而有所改变。而制,指的是每一朝代爲了贯彻落实王道而制定的成法。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