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哀挽王康先生

作真豪傑,是君子儒,爲大丈夫,通天地人爲王;居據亂世,思昇平世,盼太平世,望老朋少皆康。

【盛珂】 《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题解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在儒家的视野中是一个有待于去成为的存在,因此,处于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双方,其实都是有待于去成为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原本就具备了时间性的视域,并且是在最根本的时间性视域中理解世界。

【专访】吴钩、包华石: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近年来,宋朝突然在国产剧中存在感变强,形成了一股“大宋文艺复兴”。近日出版的两本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和《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对此有颇为深刻乃至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界面文化邀请了这两本书的作者,共同探讨热播剧背后的宋朝政治文明,澄清长久以来我们对宋朝的种种偏见,并将话题延伸至欧洲中心主义···

【谢茂松】充分发挥中医药应对新冠疫情的作用

这次抗击疫情,我们经常讲中国有制度优势,其实还有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中医,这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否则,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

【韩星】维吾尔族的「文正公」——元儒廉希宪的儒学思想与政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儒家思想,在政治生活尽心竭力地实践儒家治理之道,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少数民族身份的儒者、儒臣,在以儒为主,多元文化交流融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加强研究,积极传播。

讣闻丨王康先生逝世

王康先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的外甥,推动了唐君毅先生著作在大陆的出版和传播,并为《唐君毅全集》的大陆版撰写了总序,为儒学的当代复兴贡献了力量。

【时政突发】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关于香港国安法的官方声明

中国为香港进行国安立法,既是主权与中央事权范畴的法治行为,也是为香港平台上的“外部势力”立规矩,划底线,并进一步以法治方式回击美国对香港事务的非法长臂管辖。后续博弈,制裁与反制裁,一定更加惊心动魄,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主权利益立场的基本方向和能力是不可逆转的。官方声明由北航法学副教授田飞龙博士译出,供各界参考。

【丁为祥】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进路及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古老的观念,几乎与中国文化的形成相同步,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依次经历了四种形态,这就是王权天授、礼乐文明及其实践落实、个体道德根源以及宇宙生化论基础上的天人比附四种类型。直到理学的开创者张载,传统“天人合一”的含义才形成了一种新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建议在孟子诞辰日设立中华母亲节

“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以孟母教子故事为代表,我国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有悠久的母教传统。大力弘扬母教文化,十分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民族素质提高。”

【田丰】朱子体用论发微

朱子的“体用”学说除了一些素朴的非哲学使用之外,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模式:单体体用结构,两体(或曰“中介”)体用结构。前者主要是在自然或逻辑规范意义上使用,其典型形态是“理一分殊”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后者则给出了人效法并参赞天地的空间。中介模式是前者基础上加入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主体,此主体在体用序列链条中,成为始终在场···

【屠凯】发现儒家法理:方法与范畴

儒家法理是儒家据以评价法条的规律性或规范性认识。发现儒家法理,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法律实践,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对儒家法理创造性转化,可以采用分析方法,赋予前人的法思想、法观念以现代的分析的形式。对于重要范畴的提炼,将是创造性转化工作的关键。

【儒家邮报】第337期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王学典主编《传统与现代——重估儒学价值》出版

本专辑选编了1997年以来《文史哲》杂志发表的儒学研究文章。其中,“儒学与基督教:人类危机与世界文明对话”笔谈发表了许嘉璐、张立文、谢文郁、何光沪、黄玉顺,与美国学者谢大卫、白诗朗、大卫·利特尔、霍普金斯,以及韩国学者崔英辰等的文章,在学界引发关于“儒耶对话”的关注。

【丁四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问题检讨与新解

传统注疏关于《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是一贯的,也是正确的;现当代出现的十七种句读则是不对的。古人注疏不存在所谓愚民说,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愚说。“愚民”与“民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训释呈现出愚民说与反驳愚民说的两派斗争,愚民说的流行其实是时代思潮的产物。

【吴钩】宋朝并不是“积贫”的王朝

“积贫积弱”是今天许多人对宋朝的习惯性评价,究其源,大概可追至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钱先生大才,屡有卓见,但所论也未必全然正确,他对宋代中国“积贫积弱”之说,就大可商榷。“积弱”且不论,我们单纯来说宋朝到底是不是“积贫”。

【许石林】被叙事绑架、被表达挟持、被现代蛊惑,将让中国舞蹈走向死亡

所谓“现代舞”,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跟随无厘头、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现代音乐”而起的——所谓潮流所及,必然会波及并影响所有文化艺术门类,各艺术门的妖怪们会应运而生,舞蹈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李萍】古人的“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学者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标准,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的“修身之法”“入德之方”。

【刘余莉】讲仁爱与施仁政

因为孔孟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使得“仁政”成为中国古代开明政治的追求。因此,在以礼、乐、刑、政为核心内容的治理体系之中,特别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

【集论】中国医道与天人合一丨郭齐勇 张大宁 吾淳 干春松

天人合一不是完全的合一,它也有天人的相分,而且我们对天的定义不同,那么天人合一表述的理论范围也不一样,所以在整个天人互动的学术背景下,我们来考量中医的理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吴戬】试论牟宗三历史哲学对船山思想的融摄

牟宗三对王夫之的历史哲学颇表推崇,并将其作为自己历史哲学建构的思想基石,予以反省和推进。他的历史哲学不仅以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为重要史料来源,而且在历史本体论、史学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对船山思想予以融汇吸纳,于此可见传统的辐射效应与现代张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