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著《申论政治儒学》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当代“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辩论文稿。作者继承儒家“明体达用”与“通经致用”的伟大传统,在与当下各种主义与思想流派的辩论中,以儒家“王道”之体与《春秋》之经,以达致 “王道政治”与“儒教宪政”之用,使儒家的政治思想与现实的紧迫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使儒家的政治智慧在时代的命脉中“活”起来。作者提出的“政治儒学”,在···

姚中秋 著《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出版暨序章、后记

本书把中国置于世界格局中,以中国视野观察世界,由世界格局考察中国,通过文明的历史对比,揭示中国于清朝中期开始丧失发展动力、逐渐落后于欧美之原因;探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艰难探索、走向复兴之机理;进而阐明中国可以更化世界、引领人类走向美善生活之大道。

【吴钩】他是《清平乐》里没有出场的背默天团成员

北宋天禧二年(1018)八月十五,真宗皇帝下诏,立九岁的昇王赵受益为皇太子。

【吴钩】风味人间前传:舌尖上的宋朝

时下,有一部宋代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又有一部美食纪录片——陈晓卿先生新作《风味人间2》上线。这两部片子如果糅合在一起,就是“舌尖上的宋朝”。且以此为噱头,发一篇《舌尖上的宋朝》吧(文风故意模仿舌尖体)。由于这篇文章被其他公号扒文,以致我不能标原创,申诉太麻烦了,不如祝扒文的公号狗吃饭被噎到,喝水被呛到。

【云龙】“死生之道”与三教之判——王阳明由龙场悟道而归本儒学之密钥

生死问题作为龙场悟道的核心,实为理解阳明归本儒学、判分三教的一把密钥。由龙场之悟对生死一念的勘破,阳明洞达了生命存在的实相

【张大为】本天道为用:张载的“文明儒学”

从理学的角度,张载通常被尊为所谓“北宋五子”之一。但正如张岱年所说,张载本人其实从未把“理”作为其思想的核心。

【刘余莉】从《乐记》看音乐与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关于乐理最重要的文章,当属《礼记·乐记》。《乐记》详细讲述了音乐的起源、作乐的方法以及音乐的功效,认为礼乐对平衡人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以达到心性和谐至关重要。

【方朝晖】中国文化为何盛行境界论?

中国文化中之所以一直盛行境界论,与中国文化此世取向(this-worldliness)的预设有关。在此世取向世界观预设下,如何与当下事物相处、在做人做事中达到圆熟,乃至在最高层次上与天地合一以找到不朽,是成为中国人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方式,这是导致境界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田飞龙】何冰B站“后浪”演讲与五四精神的叙事难题——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来自20世纪历史尘埃中的旧式启蒙话语固然日益浅陋而可能遭遇“爱国青年”的鄙弃,那些抱残守缺于旧式话语而无视当代中国进步性及爱国青年之精神自觉的人固然可能呈现“遗老”状而愤懑幽怨,甚至诋毁封杀新生力量,但新时代真正的价值缔造任务是否就可以通过何冰式的正能量演讲而得到解决呢?

【旧文新刊】吴宓:论新文化运动

近年国内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焉,其持论则务为诡激,专图破坏。然粗浅谬误,与古今东西圣贤之所教导,通人哲士之所述作,历史之实迹,典章制度之精神,以及凡人之良知与常识悉悖逆抵触而不相合。

【刘悦笛】作为“大启蒙”的五四——走向“启蒙就是救亡”的历史大势

“大启蒙”就是要破除这种异化现象,让启蒙理性不再以理性为绝对中心,这就需要东方智慧来平衡西式启蒙的偏颇。“大启蒙”恰恰是要找回人类的情感,以人情来对理性加以均衡,使得人类获得一种完整的“情理结构”。

【谢茂松】中西政治传统及抗疫问责差异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在此期间落实干部责任制,一批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踏实、表现突出的干部获得表彰和提拔。

【唐文明】从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诗文谈儒教人伦思想中的自由观念

在两篇悼念文字中,陈寅恪分别以“殉大伦”和“独立自由之意志”来刻画王国维的自杀行为。能够将这两种理解统一起来的只能是一个伦理自由的观念。不过,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基于人伦的实现能力理解自由,一种是以自由为基础重构人伦。这个思路的分叉处正是儒教与黑格尔的伦理自由观念的区别所在。儒教人伦观念的规范性重构应···

【谢茂松】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价值

礼作为传统的连续性是活着的传统,如水流一样,无分过去、现在、未来之水。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礼乐精神呢?在政治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政治是对于传统士大夫政治的继承与转化,其精神正是“礼”之精神。

【吴钩】《清平乐》的考究与遗憾:宋仁宗时代,天才为何成群而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主人公宋仁宗赵祯,诞生于公元1010年,有意思的是,这个年份距离2020年,也正好相差1010年。

【吴钩】“背诵默写天团”里的三位“大贪官”

看《清平乐》的剧情,已经讲到庆历新政所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支持新政的“背诵默写天团”里面出了几个“大贪官”——说他们是“大贪官”,并非因为他们贪得特别厉害,而是因为他们的名气特别大。

【郭美华】道德觉悟与道德行动的源初相融之在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道德—生存论意蕴

传统上从认识论角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理解,湮没了其更深的意蕴。在道德—生存论上并涵摄认识论理解,阳明知行合一说呈现出三层基本意蕴

【彭林】古人为何如此重视风俗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风俗”。生活中,同一个词在不同时候,大家的理解可能会相差很大。在我谈到“风俗”这个词的时候,大家脑子里反映出来的也许就是月饼、粽子、舞龙、舞狮、兔儿爷这些东西,这些都是风俗里面比较浅表的东西。

【苏培君】“新理学”体系的三重构成

“新理学”是冯友兰面对西方哲学冲击时而创造的一个哲学体系,是“接著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的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逻辑学对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的形上学”。

【曾海军】口罩与自由的断想

很难相信,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出了一场以口罩为主角的东西文化之争。一个小小的口罩,却关系着自由的命脉,戴与不戴,成为自由与专制的分水岭。口罩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在人类生活中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物件,突然就卷入到全球文化冲突的旋涡之中。我要是口罩,一定受宠若惊,愧不敢当。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