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良 王冲】《诗经》韵律翻译策略探察——以詹宁斯、许渊冲译本为例

韵律是《诗经》翻译的重要问题。韵律是中英文诗歌的共同属性之一,就《诗经》英译而言,韵律具有可译性是可以肯定的。

【杨合林】乐评:“诗文评”的先声

“诗文评”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四库全书》编纂者在集部列诗文评著作一类,以《文心雕龙》《诗品》为称首,序云:“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

【郭明浩】汉代经学文本与文艺理论话语建构

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居四部之首,其他学术门类亦受影响甚至被限制,诗乐诸艺也不例外,在文论领域便有“文本于经”之说。

【王琦 朱汉民】“政者正也”析论

孔子为实现德政礼治的政治理想,援“仁”入“礼”,提出了“约之以礼”,“为仁由己”的方法,力图从自律与他律、修身与修心相结合的途径强化个体修养,重塑社会价值与思想信仰,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国家政治的有效运行,体现了对“人”及“人性”的关注,彰显了人本主义与德治主义精神。

【李竞恒】孟子与三代时期的小共同体治理

在诸侯国、各类领主层面,孟子推崇贵戚之卿的权威,并且赞赏世卿、巨室,君臣之间的关系带有浓厚殷周时代血缘、世臣的色彩,以限制君权,实现混合治理,达到平衡状态。

【杨丁宇】狗肉不应该出现在禁食名单中

中国古代,狗一直是“六畜”之一,我国古代早就有“六畜”一词,《周礼·天官·庖人》记载:“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方朝晖】“王道”考义

本文系统分析“王道”在先秦以来古文献中的出现、使用情况及含义变迁,指出“王道”一词源于帝、王、霸之分,本义指古先王之道,后世亦指理想为王之道、现实王者之道甚至孔子之道等。

兰州交大读《论语》作业系列丨廉江渊:意料外的惊喜

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的《伦理学与生活》通识选修课上,兰州交通大学杜华伟老师以儒家经典《论语》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诵读《论语》相关篇章,一起探讨《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一起立志在学习经典中修身养性。

【专访】吴钩:如果可以穿越,最好去宋朝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各界的探讨、议论打破了近年来清宫戏霸屏的僵局,将宋朝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刘述先文集》出版暨郭齐勇撰总序

刘述先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翔】康有为生前为何不出版《大同书》全书?

随着围绕天坛宪草的争论日益激烈,康有为对定孔教为国教有所期待,不能不考虑刊布《大同书》全书对孔教运动可能有的影响。这是康有为在《不忍》杂志停刊后没有单独出版《大同书》的主要原因。甲乙两部还不能清晰和全面呈现孔子之义在此书中不再处于中心位置。将大同论述置于尊奉孔子为大地教主的框架之内,是康有为兼顾推进孔教运动与···

【王庆新】中国要防止两个可能的危险误判——春秋华夏天下秩序的启示

西周末年,周天子的衰落动摇了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中原天下秩序的稳定,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几个诸侯国先后承当起稳定天下秩序的责任。

邓秉元 主编《新经学》第五辑出版暨编后记

第五辑本来应该早些出版,哪知今年1月份新冠病毒疫情突起,大敌当前,所有工作都必须让位,虽然迁延了不少时日,但也算为这一事件作了难得的见证。

首部深度剖析修例风波理论著作 田飞龙出新书探讨香港前景

新民主出版社近日出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的新书《抗命歧途:香港修例与两制激变》,透视修例风波,探讨香港前景,本书更是首部深度剖析修例风波的理论著作。

【金文凯】朱熹诗文中的山水情怀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童年、少年时期随父辗转于政和、建安、建阳、武夷山、崇安五夫里等地,日与秀丽山水为伴,后虽身隶仕籍50年,实则只担任地方官7年,焕章阁待制兼侍讲46天。

【专访】吴钩:这样有人文营养的“追剧”不妨多些

以北宋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热播剧《清平乐》火了,同样带火的还有频上热搜的宋史图书话题。但这次不光是简单的“蹭热点”,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历史学者开启在线“科普”追剧模式,讲解剧集细节的同时,“挑刺”指出一些谬误,与网友实时互动。

【吴钩】《清平乐》里的这个手势,是什么礼仪?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剧中人双手互握、举至胸前或放于腰间,这是什么礼仪呢?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我找了一篇介绍叉手礼的文章,作者是郑学富先生,转自公号“古籍”,文章从《韩熙载夜宴图》说起。

【倪培民】良药也需尊医嘱——阳明学普及所需注意的倾向

阳明心学是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但良药也需要慎用。它首先需是真药,不能是似是而非的假药。

【吴钩】官家与背默天团的帽子为什么长着长翅膀?

就服饰、道具、化妆方面而言,正在播出的《清平乐》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剧了。剧中展现的宋代君臣服装是相当考究的,常朝、退朝后、大朝会的着装各不相同,均与史实相合。

【晁天义】《先秦儒墨关系研究》读后

先秦诸子作为中国精神觉醒时期涌现出来的璀璨的思想群星,历代备受研究所关注。其后来影响最大者,当属儒、墨、道、法四家。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