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邮报】第329期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张宝三 著《东亚<诗经>学研究 》出版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有关《诗经》研究之部分成果,共收入十篇论文,内容涉及中、日、韩三地之《诗经》研究,依性质区分为注疏篇、通论篇、日韩篇等三部分。

“国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办

2020年1月10日至12日,“国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学的概念、基本内涵、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学的教育传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许石林】一年到头不读书,指望跨年听一场讲座就醍醐灌顶?

一年到头不读书,蠢笨懒惰,但很贪婪,指望跨年听一场讲座就能醍醐灌顶?

【张文江】《易经》的源流——以革、鼎两卦为例

《易经》可以从传统角度读,也可以从非传统角度读,本文尝试从传统角度读。此书书名翻译为英文,通常是The book of changes,再翻译回中文为《变化之书》。《易经》研究的是种种变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天、地、人的种种变化。

【何繁】天理自然:郭象君主观念的一个新诠释

有君与无君乃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论辩。郭象持有君的论点,且认为君主当无为。现代学者萧公权指出郭象这种观点存在矛盾,因为君主既然无为,那么政治的运行是否必然需要君主?本文认为,郭象的君主观念可以通过其自然哲学得到圆融的解释。

【许石林】哈里王子来中国吧!什么也不用干,一年能赚一辈子用不完的钱

瑞典王室不久前宣布削减王室成员,让部分王室成员比如王孙们不再享受纳税人支付的王室紧贴。而英国的哈里王子夫妇则自动退群,宣布放弃王室高贵身份,自谋生路。英国王室对此表示失望。

【东方朔】“欲多而物寡”则争——荀子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

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问世而逐渐为学界所重视。一些儒学史著述,也开始改变过去的“孔-孟-荀”的先秦儒学三段论叙述,将子思纳入儒学史。为厘清有关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述。

【刘丰】从《儒行》到《儒效》:先秦儒学的发展与转折

荀子严厉地批评了俗儒、贱儒、小儒,同时提出了大儒理想。相对于《儒行》篇而言,《儒效》篇对儒者的定位与理解已经比《儒行》篇有了极大的提升与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扭转了儒学发展的路径,即更加重视儒学中的政治品性。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汉代儒学的发展。

【孙克诚】“郑声淫”蕴含多重意指

先秦时孔子提出了“郑声淫”命题,《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专访】唐文明:儒学研究必须紧扣六大张力

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中国哲学领域,不仅产生了大量新的思想主题,也使原来很多旧的思想主题呈现出相当不同的面貌。可以断言,立足儒学的义理,就社会各阶层都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独特、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是今后中国社会公共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圆满闭幕

2020年1月9日,由北京汤用彤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门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在北京汤用彤书院学衡楼园满闭幕了。

“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杜华伟】古代书院“从游”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从游”就是“追随、跟从游历”的意思,它是古代私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源于私学的书院继承了这一教育传统。

【宋立林】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综合各种信息,我们推测这一篇文献可能是子思之儒所传述的孔子遗言,至少可以视作孔门政治思想的珍贵文献。

【朱刚】家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到儒家

当哲学被规定为回家的冲动或思家之情时,这里的“家”其实是就第三个意义而言的。但它既然被称为“家”,那么这一事实就已暗示出它与前两个意义上的家有着隐秘关系。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类的文明史或哲学史上,儒家正是以亲亲人伦之家为终极的意义源头;列维纳斯也以自我与他人之关系—其原初形态正是亲子关系—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后期海德···

【波考克】“礼”、“言”、“力”:古代中国哲学的显在政治意义

这篇文章只是教学实验的一份报告,而非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的研究。它记录了若干尝试:一位不了解中国的非东方学学者,试图在百家争鸣时期(战国时代,约前500—前200年)关于政府与社会的观念中发现一种“语意模式”(pattern of meanings),还要把它们呈现给开始研究政治科学的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政治社会,以及那些研究政治···

【沈俊杰】论清代公所公益职能的狭隘性:以苏州为中心

作为工商业组织的公所继承了牙行、会馆的一些职能,也发展出自身独特的公益职能。公所的公益职能表现为以供奉祭祀为精神纽带,生养死葬为保障、开办私塾义学为传继,兼之以庙宇之修缮捐赠。

【董成龙】《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首事”与“矫诈”

汉高祖为陈涉置守冢,自不待言,若没有陈涉起事,何谈秦汉之变?最难突破的革命第一枪由陈涉开出,项羽、刘邦前赴后继,也便理所应当。然而,公天下既已无路可返,对高祖和汉家政权而言,如何守住“正”与“当”,而不靠“便宜”和“诈忠”行事,便关系到这个新朝的成败

【许石林】晋武帝司马炎给天下人娶妻定下了什么标准?

晋武帝司马炎对天下男子娶妻,作出了一个重要指示:五可、五不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