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霖】李朝北学派代表人物究竟是谁

李朝即朝鲜王朝(1392—1910),是朝鲜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完成了半岛由近世到近代的过渡转化。

孔子故里“老钟官”:30年见证传统文化回归

庚子鼠年第一天,陪伴孔子故里曲阜万仞宫墙30多年的“老钟官”杨永军,因疫情防控未能如约敲响晨钟,却依旧习惯地早早起来,走进城墙。

【专访】郭齐勇:反思启蒙心态,重拾“天人合一”智慧

从野生动物传播开来的新冠肺炎,是继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之后,大自然又一次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为何没受到现代人重视?如何重拾重建?

【曾海军】并非疫情不可怕,而是人该如何活着

柔软与柔软的相遇,就像水滴与水滴的汇合。人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水滴一样,随时可能被蒸发掉。心是柔软的,但如同柔软的水滴一样,蕴含着大江大河的强大力量。柔软的人心显露,保障了相互凝聚的可能。很多很多的人走在一起牵手守护,便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如黄河、长江般的滔滔不竭。自古以来,原是有一个文明如此教化我们,让我们···

【何焕荣】苏力《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读后感

正如苏力反复强调,他写的不是历史,而是理论,理论自然希望有前瞻性。一则他认为此书是对目前亲西的主流法学家的一次全面的纠偏或教育(不说论战);二则他潜意识估计也希望对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宪制走向有一定的说服力或影响力。于是,我“接着讲“以下几点。

【郭齐勇】反思新冠疫情:「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人类永远的诫命

儒家对万物都是关爱的,而且是从其所具的内在价值去确定这种爱的,因为万物的内在价值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与人的内在价值本同出一源。儒家对动物的关怀是从肯定其内在生命价值出发的。

【田飞龙】谣言治理考验法治细分理性——也说武汉肺炎危机“警察维稳”

从武汉肺炎危机早期的“警察维稳”表现到中央决策介入后以中央媒体监督、最高司法非正式发声及公众聚焦商谈的共识取向来看,新治理模式的基本价值已经扎根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具有初步的传导、教育和制度矫正功能,而社会层面则通过这一治理模式的内部拉锯与反弹调整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知识与制度模式的成长印记。

【徐子峯】老百姓看不到的,你也看不到

从武汉肺炎危机早期的“警察维稳”表现到中央决策介入后以中央媒体监督、最高司法非正式发声及公众聚焦商谈的共识取向来看,新治理模式的基本价值已经扎根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具有初步的传导、教育和制度矫正功能,而社会层面则通过这一治理模式的内部拉锯与反弹调整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知识与制度模式的成长印记。

【田飞龙】武汉肺炎危机中的港台身影

2020,庚子之年,武汉肺炎危机无疑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合作治理的一次关键性考验。通过了考验,中国的治理与全球合作都会进步。港台如果只是想着“小确幸”和“独善其身”,甚至隐含幽怨与仇恨,就很难看到真正的前途。

【李文娟】“道统”之兴起与“孟荀同尊”之余韵——论北宋初期儒者观念中的孟子和荀子

受韩愈影响,考量儒家道统,成为宋代儒家学者构建理论、品评人物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于此而形成之尊孟排荀倾向,在宋代道统论中表现得最为强烈。不过,北宋初期尚未出现“尊孟排荀”之风,汉代以来“孟荀同尊”之余韵仍在学术圈具有广泛影响。“孟荀同尊”折射出宋初儒家学者对孟、荀重要性的认识,也反映出当时学者希圣希贤的学术情怀。

【李敬峰】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

【刘旭东】法治的社会面向与礼治的规范功能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法治的建立与完善无法单纯依靠国家公权力的实践,它必然要求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协同建构,这便是法治的“社会面向”。

【鲁斋】《论语诗意》之《学而篇》

己亥庚子年交替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大江南北。全民居家,正是闭门反省、总结之良机,吾辈虽不能奋战在防疫一线,却可以积极储备,嘉惠后学。故“儒家经典时习羣”庚子年的首次晨课如期于今日举行。吾亦创作完成《论语诗意》之《学而篇》。

程志华 著《美国儒学史》出版

《美国儒学史》笔者研究美国儒学史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百多年来的美国儒学史进行疏解,通过历史维度以彰显其特定的学术特色和理路,从而促进美国儒学的下一步发展。

【柯小刚】正之的工夫:《论语·为政》读解及书法经验的印证

刚收到中山大学周春健兄寄来的四书论文集,见刊拙文《正之的工夫:<论语·为政>前八章读解》,是前年在一门研究生课上写的。那年的课带学生读了《学而》《为政》,分别形成两篇文章。

【刘根勤】少去故宫,多去三孔

最近故宫开大奔的消息刷屏了,许多人都很气愤,都觉得自己心目中的圣地被玷污被亵渎了,纷纷去人肉当事人的信息与背景,有的专业性强的自媒体甚至八卦出当事人在美国的豪宅。

【许石林】法律为什么不当场给无理取闹的恶人应有的惩罚?

公号“最高人民法院”刊载文章:《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宣判:法律应是公序良俗的“兜底条款”》。

【中岛谅】日本的南宋后期陆学研究之概况

近年,中国学者刘建立发表了一篇关于南宋后期陆学第二代传人的出色论文,题为《南宋后期的陆学》(《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

【张城】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中国古人的大同理想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不管经历怎样的时代变迁,多严重的政局动荡,它都能开疆拓土,融汇四方,不断凝聚成一个广土众民的中华大一统的共同体。

【刘立志】《诗经摘艳》略说

清代安徽太平人项珍卿的著作,蒋元卿《皖人书录》据《安徽艺文考》著录《仙源峻节歌》一卷,黄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黄山市志》著录《诗经摘艳》《仙源峻节歌》两种。其书两岸三地皆未见收藏。对于其人,《皖人书录》仅云“(清)咸同间太平人”。其他相关史料,皆付阙如。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