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为什么有晩唐、晚明、晚清,却很少有“晚宋”之说

“唐宋变革”重要表现乃是重商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登场,国家放弃了对臣民的身份与人身控制,转而重视市场、工商业、金融与货币所创造的利益。然而,朱元璋建立的“洪武型体制”简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纪念船山诞辰四百年,沪上学者齐聚学思园

2020年1月16日(农历己亥年腊月二十一日)上午,纪念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学术交流工作坊在上海师范大学文科实验楼908室拉开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沪上院校的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船山研究的现状、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本次工作坊得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

【杜华伟】书院的复兴与现代转化——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为例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人格培养和社会教化方面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安梧】“存有三态论”:生命儒学的哲学建构

“生命”概念可以说是儒学最核心的内容,这无疑是大家所认定的。中国人谈存在、价值、实践、知识,可以说都是从“生命”作为原初点而展开的。

【许石林】你要的不是自由,而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

1月20日,安徽宿州城市管理局公众号发布关于“曝光不文明行为”文章,曝光了7名穿睡衣出行市民的照片及个人信息。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称,确有规定不能穿睡衣上街。20日晚,宿州城市管理局公众号发文公开道歉,称曝光内容欠妥。

【吴钩】宋朝人过春节是怎么拜年的?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宋人谓之“元旦”、“元日”,俗呼为“新年”。后世引入西洋历法,为与阳历1月1日元旦相区分,才改称为“春节”。

【吴钩】春节越来越近了,看看宋朝人如何准备过年

时序一进入腊月,宋朝街市上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用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腊味,腊味不但可作年货,还可以储存到明年夏天:“腊月内可盐猪羊等肉,或作腊法鱼之类,过夏皆无损坏”。临安的富贵之家,遇到了下雪天气,还要“开筵饮宴,塑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若是晴天,“则邀朋约友,夜游天街,观舞队以预赏元···

云南省腾冲文庙举行“传承国粹 弘扬国学 庆新春 送春联” 活动

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1月15日,腾冲市文庙管理所联盟腾冲市书法家协会以精笔妙墨和孔圣的新春祝福,特在文庙举行“传承国粹弘扬国学庆新春送春联”活动。

【刘光胜】由章句到义理:魏晋之际的经学转向——以《古文尚书》重塑过程为中心的考察

以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为参照,辑补者有四处抄袭《礼记》郑玄注,可知梅赜本《古文尚书》最终成书当在郑玄之后。

【朱松美】经典诠释与秩序重建——董仲舒如何借《春秋》诠释重建政治秩序

在传统社会,政治和思想体系的构建常常要借助于经典诠释。经典的精微奥义在不断和不同的诠释中延伸、变幻,彰显出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朽的魅力。

【吴震】阳明学时代何以“异端”纷呈?——以杨慈湖在明代的重新出场为例

朱子“却是杨敬仲文字可毁”的一句棒喝不啻是对杨慈湖宣判了“死刑”。故在宋末明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慈湖著作及其思想几乎处于淹没不闻的状态。然而随着阳明学在1520年代的涌现

【杜华伟】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机制探析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在个体德性培育方面,遵循道德心理学“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即通过系统的道德知识学习、丰富的道德情感浸润、坚定的道德意志磨砺,最终达成生徒积极的道德行为践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明乎人伦、传道济民”的理想人才。···

传统文化助力社会治理的成功范例:知名社会组织“地球村”参与重庆基层治理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形成了一套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相融合的社工服务体系,包括以“乐和家园”社区共同体为目标的专业服务,以“三事分流”“小事”处理为重心的精准服务,以“社区书院”为载体的创新服务和以“九九家风”为纽带的固本服务。这些有关协同服务的经验对于基层治理中如何发挥社工机构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儒家邮报】第330期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孔子学刊》征稿启事

《孔子学刊》为孔子研究院与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连续性出版物,于2010年(庚寅年)创刊,采用以书代刊形式,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聘请德高望重之海内外鸿儒耆宿担任顾问,并敦聘诸多时贤俊彦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担任主编。现诚挚邀请海内外学人惠赐稿件,用稿秉承学术至上原则,不论资历、职称,惟···

【丁子江】新对话主义:将儒家思想扩展到西方知识界

当前,社会的冲突、政治的冲突、经济的冲突、军事的冲突、宗教的冲突、道德的冲突,以及资源和能源的争夺,环境的全方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急剧恶化,另外还有数不尽的祸端灾变,等等,让人类进行了价值、理念以及各种诉求的重构。这一切都是不断影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宏观条件。西方儒学的发展就是东学西渐中东西方思想对话的产物。

【杨怀中 吴庆懿】桑德尔基因伦理思想初探

当前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疗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助推力,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伦理问题。

【刘梁剑】生活政治,如何是好——朱承教授新著《礼乐文明与生活政治》读后

就现实而言,以《礼记》生活政治为鉴通古今,可以观察当代中国“世俗生活与政治价值分离”与“公私不分”的两种极端现象,可以对现实的政治权力与日常生活、政治观念与日常行动的关系持有更为宽广的理解。

罗安宪主编《儒学评论》第十三辑出版

《儒学评论》为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本期是第13辑,包括“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学与中国文化精神”、“儒家伦理与教化”、“东亚儒学研究”和“宋明理学研究”五个栏目,所刊文章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的会议论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