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学校分为大学、小学,没有中学之称。大学是太学等高等教育,相当于今天的大学阶段;小学是基础教育,又叫蒙学,启蒙教育的意思,相当于今天的小学;不过,宋朝各州郡设立的州学,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中学。
一百八十年前,林则徐曾庄严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1839年6月3日至25日历时23天,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之歌,也写下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的光辉篇章。
日本五山文学,指镰仓至江户初期(公元12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由禅僧创作的汉诗文的总称。
《诗经》是中国文化元典之一,同时也是自汉以来形成的汉文化圈内东亚诸国的文化经典。日本自古以来,慕华成风,以通汉文为尚,故其著作多用汉文书写。
“《韩诗》”本是西汉初期儒生韩婴所传布的《诗经》文本,后来伴随着韩婴学术影响的日渐扩大,终于形成一支以韩婴解《诗》为主体、以韩婴后学的发挥为支流的学术流派。
儒家邮报
2019年11月3-4日,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及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的“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书院论坛”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召开。
自由主义确实没有提供一套激励利他的伦理学说,甚至原则上就不可能提供这样的伦理学说。但是,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确实存在利他行为,这些利他行为不是源于自由主义的理念和逻辑,而是源于非自由主义的理念和逻辑。基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为非自由主义的利他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与运作的环境,从而激发了利他行为···
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面临着急需进行引导与改善的状况。道德重建该如何回应现有的文化思想资源,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出路在何方?
儒教是教化意义为主的宗教,和基督宗教是强控制的宗教不同,基督教强调的是对于绝对的、超越的人和神的一种信靠,但是儒教强调的是内在的觉性,它是觉性的宗教,差别太大。觉性的宗教重点在于怎么样做功夫,让那觉性彰显出来,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养功夫论的问题。
儒家言孝,以舜为至极。孟子继承孔子论舜之孝,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同时提示我们将视角从“天子”转回到“人”与“子”这样更根本的身份意识中来;宋儒罗豫章则揭示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除了自我身份意识,父母本身的意义也被凸显;其后如朱子、王船山论孝,便无不本于此义。
天命和神意在儒家和基督教思想传统中均是各自的核心性命题。简要来说,儒学重在倾听-契入中体会天命之意义,而基督教则在信心-启示这一宗教的路径中接受神意。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本身具有良好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处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养成阶段,其道德素质、礼仪修养如何,对将来社会风气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其礼仪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本教材分容礼、伦常、社交、燕饮、经礼五册,由个人而人际,由家族而社会,具有···
本书将《礼经》所载礼仪分为家族礼仪、乡党礼仪、邦国礼仪三大类,逐篇予以介绍。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燕饮》乃《宾主》之续篇,其中论及醴、酒、茶、玄酒(水)在礼中(乃至文化史上)之地位与作用,茶继醴而兴,实为理性清明之象征,乃礼之物质载体。
2019年10月18日下午3时,孔子文化月系列讲座第三讲在中国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201如期而至。本场讲座中,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白彤东教授,以“恻隐之心的现代性本质——从尼采与孟子谈起”为题,为到场的三十余名师生开展了一场观点新颖、内容充实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国际儒学院李春颖副教授主持。
现代儒者钱穆着眼于中国政治传统的悠久智慧与文化体系的根本原理,力图在启蒙革命主义之外阐发对于道统和治统的别样诠解。道统作为立国根基的精神信念共识,本身蕴涵了中国文明基于天人相合原理的政教秩序构设,进而与治统形成了相维和相制两种基本关系。在思考现代共和立国问题时,钱穆超越了梁启超论题将道统与君主专制牢固绑定的政···
记得是上海虹桥机场,一帮年轻人玩儿的一种叫什么快闪的游戏,好好地,一个个突然唱起歌来,是几首抗战主题的歌儿。原本令人振奋的歌儿在他们唱来,用一句话剧台词说:“一股窑子味儿”。我貌似尖刻的言辞对此视频批评:什么都能搞成亵玩娱乐,声音浅躁,咬字轻浮,嘴里头不干不净像含着块鞋垫儿一样……
释奠仪在周朝已经产生,是古代祭祀明六经之先师的重要礼仪。由于先师孔子在教育史及思想史、学术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后代释奠主要以孔子为主。
基于近年对朱子思想文献之研究,笔者希望对朱子思想提出新的诠释。借用康德“自由与无条件的法则互相涵蕴”与“对于无条件的实践的东西的认识,是从自由开始,抑或从实践法则开始”之说,来说明程朱与陆王两种思想形态的特性,并提出可以会通之途径。本文对此构想作进一步展开,以期论证更为明白而坚固,并回应有关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