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生】船山诗词精选7

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夜霜。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6

瞰蒸湘,曲影双清。流下洞庭秋远。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5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4

炎风吹断阳禽影,认得孤峰回翼,如相识。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3

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2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壶生】船山诗词精选1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侯金满】继绝表微,旧籍重光 ——读程苏东《汉代洪范五行学:一种异质性知识的经···

程苏东新着《汉代洪范五行学:一种异质性知识的经学化》,广泛吸纳清代以来中外学者的代表性成果,基于知识史研究的新视野,从文献层面与学说层面,为两汉《洪范》五行学的发生、发展、繁盛、衍变过程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学术脉络。

【石瑊】评潘忠伟《〈周易正义〉研究》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潘忠伟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易正义〉研究》(以下简称“潘着”)一书。该书虽然顶着一个颇爲中庸的标题,然而从问题意识到研究方法,都展现了作者有意跳出窠臼而务去陈辞的态度。正是这一点,使得笔者作爲《易》学研究的外行,在潘着出版的第一时间购买并饶有兴致地细读起来,希望从中获得对经学史相关研究···

中韩阳明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近日,由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韩国霞谷学研究院、韩国阳明学会共同主办的中韩阳明文化交流活动在绍兴举行。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副院长钱明,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所长金世贞、韩国霞谷学研究院院长李庆龙、日本儒学会副会长牧角悦子领导及中、韩、日三国阳明学者出席本次活动。

【专访】瑞士前驻华外交官贺彼得:汉字“仁”代表了怎样的人权观?

“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依托古代经典文献阐发中国人权发展理念。

【郭继民】“信”:处世治事治国成己的源泉

“信”为儒家五德之一,乃古人修、齐、治、平之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在现代汉语中,“诚”“信”连用,且《说文解字》亦有“信,诚也”之解,故致使人们以“诚”代“信”,不经意间牺牲了“信”的独立性。

中国西南多地发现活态《诗经》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集中300多篇诗歌,既是诗,也是歌。只是年代久远,人们不知它是如何吟唱的,只将它当作古诗看待。不过,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这种吟唱《诗经》的传统一直还保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一重要消息将于近日由多方组成的项目调查团队以新闻发布会···

【陈小三】文献历史与考古学的深度融合 ——评《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

文字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是传统金石学研究的主要工作。1899年甲骨文发现,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开始在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发掘,小屯宫殿宗庙、西北冈王陵区的发掘,复活了文献中的商王朝。

【郭齐勇】天人:走出现代科技的困境

从儒家的仁心到道家的自然观,再到佛家的众生平等,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惟德动天 ——彝伦书院甲辰下元益谦礼圆满举办

11月15日夏历十月十五日晚,由河北省儒学会传统礼乐委员会、南翟营社区居委会、彝伦书院主办,石家庄领皓广告有限公司、石家庄卿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元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儒学会第二期儒学研读班协办的“惟德动天——彝伦书院甲辰下元益谦礼”圆满举办。

“居仁与隆礼 ——孟荀思想解读”工作总结暨“孔孟思想解读”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17日,由山东老年大学、孟子研究院、济宁老年大学、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工作总结暨“孔孟思想解读”学术研讨会在孟子研究院举行。

国际儒联山东大学研究基地举办儒学前沿论坛(2024):“齐鲁之辨”与国家治理国际学···

11月16日—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儒学前沿论坛(2024):“齐鲁之辨”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王学典、副理事长王敏等出席开幕式。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副理事长林安梧作···

【吴先伍 陈鑫】儒家超越论的安身立命意义

儒家讲的超越是现实世界之中的超越,是由自我趋向他人,在空间上指向前后左右,在时间上指向过去和未来。通过趋向他人,尤其是子孙后代,赋予当前的所作所为以价值,从而让自我在与无限他人的关系中摆脱自身的有限性,并在这种无限的关系中让自我“立”起来,获得自己的身份地位。

【王露晗】“人化的社会科学”:潘光旦人文史观与儒学结合路径研究

潘光旦发现儒家思想蕴含着社会生物学的影响因子,且早已达到相当的学理高度,双方在义理上实现初步会通。以《中庸》“位育”之道为核心,他对被误读的“进化论”予以厘清与延展,削弱了“进化论”中的竞争存亡色彩,增加了“和合共生”的理念。在看到儒家思想的弊窦浸润家庭的同时,试图保留其“推爱”的可取之处,倡导折中大小家制,避免其被粗···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