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三联书店出版社日前推出新书《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该书从儒家思想出发,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构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现代政治哲学。

赵永刚 著《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史研究》出版

本书利用《国际儒藏·韩国编·四书部》《韩国文集丛刊》以及其他朝鲜汉籍资料,结合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经济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国《孟子》学论著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依时间为序,总结了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的基本特色,采用个案分析与综合论述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孟子》学论著流传朝鲜半岛及朝鲜时代文人接受《孟子》的基本···

【段重阳】人性论与历史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牟宗三哲学为例

牟宗三将历史视作“理”在人之行事中的展开过程,因而人性论是历史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理论中介。“理”分为“实现之理”和“形构之理”,表现在人性结构中就是“综合的尽理精神”和“分析的尽理精神”,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就是这两种理性的实现过程。

【李富强】儒家气性论的出场及其理论旨归——任鹏程著《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

任鹏程的《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以下简称《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接续前贤,以哲学史的方式展现中国哲学家的人性理论,将论述的重点聚焦于先秦两汉儒家,并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模式,即“气性论”。

【吕川】荀子法哲学认知论基础及其价值

圣王将知性发挥极致以制定法则,常人则通过知性理解礼法的客观实在性和有效性以理解并遵守规范。这是沃格林所谓由紧凑型宇宙论到生存论分化中的理智性神显论证,荀子及其圣王通过开发知性来回应神性显现。

吴格、龙向洋编《新编四库系列丛书索引》出版

四库系列丛书已出版多种,比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乃为历代典籍之汇集,为文献工作者提供极大便利,然品种较多,查找亦较繁琐。本书将已出版的十八种四库系列丛书书目汇于一编,编制索引。

【徐道彬】《孟子字义疏证》导读(附书讯)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徽州府休宁县隆阜村人)是清代著名的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也是乾嘉时代一位极具个性而又颇受争议的思想家。他一生穷困,却矢志于学,四处漂泊,而成就非凡。

广西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 让《诗经》与药用植物“相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中的蒹是没长穗的荻;葭是初生的芦苇。芦苇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南宁市的广西药用植物园诗经植物园,解说员正绘声绘色地为游客讲解着《诗经》与药用植物的故事。

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实现数字阅读 让沉睡古籍活起来

200多年前,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孤山上,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便收藏在这里的文澜阁中,供文人雅士阅览。

【卢兴】儒家如何定位道德情感?——以朝鲜前期的“四七论辩”为中心

朝鲜前期的“四七之辩”在朱子学的框架之内展开,退溪力图以“理发”凸显“四端”的超越性,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异质异层的两种情感。而栗谷恪守朱子“情即气”的界定,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同层包含的关系,并以至善之“意”作为引导“情”的超越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道德情感的替代性方案。

【吴钩】宋朝的证券交易

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多种有价证券,股票、期货提单、国债券,等等,都是有价证券。宋代也有他们的有价证券,宋人称之为钞引。

探寻万园之园,感悟家国情怀——四海孔子书院承办丰台二中圆明园研学之旅纪实

11月11日上午,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明合国学基金携手,为丰台二中高三年级的同学们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同学们满怀期待,走进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圆明园,一同探寻这座“万园之园”的神秘与魅力。

第一期“新经论”青年学术沙龙在同济大学举办,黄铭主讲《董仲舒与何休的公羊学》

2024年11月9日下午,第一期“新经论”青年学术沙龙《董仲舒与何休的公羊学》在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作为首期沙龙的主讲嘉宾,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黄铭副教授,围绕“董何之异”这一重要经学命题,为与会师友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学术讲座。

【专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丁进: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哪些人权理念?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近日发布公告,就今年下半年将在该书院举行的“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国际学术研讨会面向海内外征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哪些人权理念?海内外专家学者对征文活动有何反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丁进就此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进行解答。

【黄振新】吴汝纶的淑世情怀与诗学归旨

吴汝纶是晚清桐城派的大师,被称为“兼通新旧、融合中西的人物”。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他怀着浓郁的淑世情怀,提出诗为“中国之奇宝”等重要论断,期望通过诗歌焕发振作的力量,发挥拯救民族危难的功效。吴汝纶的诗学思想和行为实践,促进了晚清桐城派诗歌创作的繁荣,也形成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日] 冈元凤 纂辑 王承略 解说 《诗经图谱》出版暨序言

《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其中有211幅插图。

【吴根友 傅佳一】 “破家”与“立家”:熊十力和梁漱溟的家庭观之比较研究

人上应新文化运动的质疑,下启后续新儒家的思索,在对家庭的立场、家庭对个人的意义、家庭对社会的意义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认识:熊十力侧重“破家”“革家”,梁漱溟主张“立家”“育家”。二人家庭观的分歧之因由主要涉及学术层面、政治理想和个人成长环境三个方面。

“温故·中国文明研究沙龙”第二期:从天演到天籁 ——心识的文明论探索

2024年11月2日,“温故·中国文明研究沙龙”第二期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711举行。本次沙龙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张巍卓。他将近世中国的文明论探索置于西方传统中进行比较研究,以“心识”为核心,重新梳理近世中国的思想脉络,试图找出近世中国由“内在”重建普遍性的“运动”历程,十三位学者就此进行深入讨论。

【乔清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话语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所谓中国文化中没有人权概念、没有人权意识等种种论调在美欧政要口中、学者文章中甚嚣尘上。

【孙忠厚】梁漱溟对《论语》的“还原”性诠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论衡东西文化而挺立中国文化的价值,成为公认的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