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中华朱子学会与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庐山白鹿洞书院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在白鹿洞书院举行。这是中华朱子学会成立后为推动朱子学研究,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的又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在合作单位和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圆满成功。
农历甲辰年八月二十七日(2024年9月29日),大成至圣先师孔子2575年诞辰暨南洋孔教会成立110周年庆典在新加坡花柏山悅之园圆满举行。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南洋孔教会名誉会长孔众先生受邀出席庆典活动并致贺词。新加坡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女士、南洋孔教会会长王国华先生、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永久名誉会长郭文···
2024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75年之际,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与台北三一寰宇文化协会第九次联合举办两岸礼乐祭孔典礼,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近日,加沙地带的巴以军事冲突持续不断,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使得“中东”一词再次成为国际问题的焦点。
9月28日,南洋孔教会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儒学在当代的生命力”邀请到来自北京、山东、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知名学者,齐聚富丽华城市中心酒店展开热烈的思想交流。这场会议是南洋孔教会欢庆110周年的重要活动,由中华语言文化基金赞助,新加坡儒学会、新加坡儒商学会、新加坡喜耀文化学会、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共同···
冯友兰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来看,阳明学的良知及其关于“天然之中”的不可拟议增损的知识均为假定。进而,冯友兰将阳明学置于新理学框架下进行批判:在本体论上,将良知转化为“宇宙底心”,并予以否定;在方法论上,对王阳明的格竹方法与体悟方法进行了批判性诠释,揭示出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讲席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的视野之下,赋予其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即为道德存有论。道德存有论是宋代之后儒学渐渐发展出的一条辅线,阳明的努力极大地充实了这一路线,奠定了儒学以道···
朱利安•巴格尼尼(Julian Baggini),英国作家和哲学家,《哲学家杂志》的创始人,最新著作是《真理简史》(2020年)。
人追求的适当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鉴于宇宙的规模、第二宇宙速度、生命转瞬即逝、死亡的必然来临以及时间的永恒,有任何东西是真的重要吗?一想到这个问题(我的确偶尔会想到),我的头脑中就出现三条语录。
我的主题是我们都有一种被称为“悲剧意识”的焦虑之源,那是对我们生存中难以避免的元素的认识:(1)我们的必死性;(2)正义现实;(3)个人的道德责任追究;(4)自己的道德失败;和(5)由此产生的良心不安。“悲剧意识”观念我曾经在“悲剧意识及其在治疗文化中的消解”中讨论过。
阿尔伯特·诺顿(Albert Norton, Jr)在美国南方工作的作家和律师。最新著作是《危险的上帝:为超验性真理辩护》(2021)涉及到后现代时代的真理和价值观的形成;2020年的反对唯物主义和评估有神论好处的著作《重要性本能》。
夏历九月初一,10月3日,纪念船山诞辰406周年暨船山学社成立110周年在长沙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由船山学社主办,分祭拜船山先生、学术主旨演讲和自由演讲等。来自湖南、广东、江苏、澳大利亚的各界人士50余人出席。
欢迎各位同道来到古城正定,一起研习释奠礼仪。
释奠礼是纪念至圣先师孔子和历代先贤先儒的礼仪,正定文庙释奠礼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耕园举办经学论坛,某不克与会,而米湾兄撰文致贺,今予转载。复案:经者,常道也。非天启之书不得为经,非孔圣制作不得为经,非六艺之科不得为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整理,编成《论语》。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经过3年多的调研与整合,2024年9月29日,政协衡阳市委向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正式提交包括关于成立“王船山日”的议案,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公历10月7日船山先生的出生日作为“王船山日”。
性情与阴阳五行的变化是同一过程,伦理与善恶是对事物变化过程中不同趋势与状态的价值判定,这样既解释了性情的实质过程,也阐明了善恶之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突出善之为成性的价值,作为人类活动的目的,施之以政教,则构成一完备的天道与人道相贯通的理论。
“经学”的学问不像儒学的其他学问, 如文学、史学、考据、训诂等等,或可以被一定的学术化,尤其是近代以来新儒家哲学化的思辨之学;也不大同于纯粹的心性之学(更多的是修身工夫,而非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做“经学”的核心与关键是要能应用到当下,上到宇宙政治、人类命运,下到个体家庭,所在社会组织和行业当中。都是大有可为的治学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