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社论】老人“无主财产”收归国有:合法,还需合情

深圳一起“无主财产收归国有”的案件,引发了网络热议。深圳罗湖区村民蔡某某,膝下无子女,由侄女为他养老送终,蔡某某名下有一套回迁房,在其去世后才建成安置。经法院审理,蔡某某侄女获得回迁房30%的房产份额,剩余70%的房产份额作为“无主财产”,收归国有。

【钱杭】中国少数民族有家谱传统吗

就像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中华文明的主流是汉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中华家谱文化,也植根于以汉族为主的华人族群对自身所在家族深沉的历史需求。

【单虹泽】从孟子到阳明:“良知”的超越与转化

阳明的“良知”概念及其中包含的道德主体的先验性、内在性、普遍性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绍述孟子。他的“良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孟子“良知”概念的超越与转化,这主要表现为他将“良知”提升为宇宙精神本体、赋予“良知”道德反思的特质、通过“气”与“良知”的感通作用实现万物一体、展开“良知”无善无恶的超理性维度等四个方面。阳明的“致···

【许石林】惊不惊讶?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带路,烧毁了圆明园

居然有那么多公号抄袭了本文。你们得给个说法。今天是巴黎圣母院被烧毁的日子。许多人联想到了圆明园被烧毁。发这篇儿,现在会让人感到不适吗?

【吴钩】宋朝人的工作制是996?不,是633!

最近被“996”的话题刷屏了。我后知后觉,一直不知道996这串数字指什么,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是指一种工作时间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一周工作6天。

【張孟璇】传承琉球历史文化的冲绳县立博物馆

2018年11月,我们实地走访了首里王城,遥想1789年被日本并吞以前的琉球古国的生活样貌,感受其在儒家教化之风下的守礼与身为万国津梁的自信,不禁对这个岛国在百余年前就有如此气度与风范涌起深深的钦佩之情。然整个首里城建筑轰然毁于1945年美日交火之下,今日所见系战后琉球人为追思自身历史并悼念被灭亡的琉球王国而竭力重建,城内···

【陈晓平】冯友兰的形而上学与逻辑经验主义——兼评洪谦对冯友兰形而上学的批评

逻辑经验主义对传统的形而上学予以摈弃。冯友兰接受之,但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形而上学体系。

作为思想对话平台的江南:阳明学与江南儒学的变化

2019年4月17日上午9:00-11:30,“江南儒学”系列讲座“作为思想对话平台的江南:阳明学与江南儒学的变化”(2019年第四场/总第八场)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哲学学院开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宇研究员主讲,何俊教授主持。

【黄庆林】顺德龙眼梁氏:接物谦恭修业勤慎

在广东顺德龙眼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梁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梁氏大宗祠正堂的墙上,挂着“谦恭勤慎”四个大字,此为顺德龙眼梁氏的家训。在此家训的熏陶与鞭策下,梁氏家族培育出外交家、政治家梁敦彦等人才。

【何朝晖】读马飞骧先生《诗经缵绎》

古人云:六经皆史,先王之典章也。诗言志,达哀乐之感,类万物之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以感为体,人之感发兴起,必假言说,故一切言语足以感人者,皆诗也。是故圣人始教,以诗为先,不学诗,无以言。诗教主仁,人心乃在无一毫私系之时,斯能感而遂通,与大化同流,中正不偏,则全体是仁。

【石立善】朱子门人丛考

朱子一生讲学不辍,其门人弟子伙矣。有关朱子门人之研究,自明代至今,层出不穷,海内外多达十余种。诸书虽篇幅不齐,各有侧重,而于朱子门人行实之研究,均有贡献。然朱门人数既多,又遍布南北,且无名逸士亦不为少,以致诸书鲁鱼错讹充斥,误传滥收丛生。玆不揣浅陋,略举三十例,以为辨正。

【郭继民】元气淋漓的熊十力

在现代新儒家“三圣”中,如果将马一浮先生定位于飘逸之高人,将梁漱溟先生定位于“倔强(直)的行动者”,那么,熊先生则应定位于具有原创精神的“元气淋漓”的哲学家。此元气淋漓之义有三,表现在学术品质,乃是元气充沛的原创性精神;表现于性情上,则是直率本真的魏晋风度;表现在哲学取向上,则是元气淋漓的生命哲学。

彭国翔著《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修订版)》出版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纯粹学术思想工作的同时,对时代的文化与价值方面做出的相关思考,以“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为题汇集而成。全书分为“儒学的时代反省”、“儒学经典与世界”、“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政治社会”、“当代儒学人物”以及“有关儒学与当今世界的访谈”六个部分。修订版在初版基础上增加了诸多新内容,包括整个第四部分“儒学与···

【杨朝明、褚燕】《周礼》成书问题再思考

关于《周礼》成书有多种说法,从周公作《周礼》到《周礼》成于西汉,前后竟长达千余年。综合梳理分析前人研究,结合《国语》《孔子家语》中的有关材料,“周公作《周礼》”的可能性极大,特别孔子言其为古制,尤其不可轻忽。《周礼》的价值体现在文献、制度等方面,更体现在它具有的思想意义上,《周礼》的确是研究西周文明的重要桥梁。

【王帆】《诗经》中重章换词的叙事功能

“重章”是《诗经》中常见的一种篇章构成形式。《诗经》的重章,有两方面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一是诗章为何要重复,即诗歌重章叠唱的形式缘何产生;二是为什么重复中有变化(变化部分称为“重章换词”),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张玖青】《诗》与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作为儒家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先秦的诗教旨在整体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使人达到成就君子仁德的目标。

二程理学思想当代价值高峰论坛在河南嵩县举行

春光明媚,百花争艳。4月12日—14日,国内50多位儒学专家云集嵩县,研讨二程理学思想当代价值。

“阳明学与近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近年来,王阳明和他创立的阳明学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王阳明一生知行合一。阳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石志刚】古人的勤学之风

中国历史长河中,勤奋者中不乏帝王、名臣、学者。这些杰出人物通过自己勤奋治政、勤奋为臣、勤奋好学,在社会中倡导勤奋之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政治和历史影响。仅以部分古代学者为例,来展示其倡导勤学之风的努力和成就。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