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守祥】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充分利用新乡贤文化的内驱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蒋绍愚著《论语研读》出版暨前言

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给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开设《论语研究》课的基础上写成的。

孙钦善 著《清代考据学》出版

《清代考据学》是一部对清代考据学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的开创性专著。本书首先综观中国古文献学史,对考据学的内涵和实质作了明确界定。

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升级版”再现天桥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剧目,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将于5月18日和19日亮相天桥艺术中心。

【高寿仙】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大学衍义补》是一本怎样的书?

《大学衍义补》充分展现了“通古今之变”的意识,对于涉及的各项政务,都“采六经诸史百氏之言”,在参考历朝史实及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丘濬以这种方式编纂此书,并非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和治国方略,以解决他所处时代的现实问题。

“荀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山东兰陵召开

4月5日,荀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兰陵召开。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共兰陵县委、兰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兰陵首届荀子文化节开幕

4月6日上午,兰陵首届荀子文化节在兰陵镇荀庙顺利举行开幕仪式。此次活动从4月5日开始,至4月9日结束,以“大众礼荀子,英才诵劝学”为主题,让荀子文化走入更多人的心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

【杨万里】宋代理学家的文艺本体论——以诗文书画为中心的综合考察

两宋理学家的文艺思想相对于传统文人而言具有自身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内部的分野与嬗变。其文艺本体观集中地表现在对文道关系的认识上,虽大致显示为由重道轻文到融汇为一的演变趋势,其内在过程却复杂得多。而这种演变背后的思想支撑,则是南宋以来理学家多将文艺活动纳入格物穷理与心性修养的道学体系,表现出对理学先辈“作文害···

姜广辉、邓林主编《论语讲习录》出版

“新经学”的呼唤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强音之一。多年来,著名经学史家姜广辉先生在岳麓书院开设《周易》《诗经》《论语》等课程,结合历史与现实问题重读经典。本书是姜先生带领博士生集体研读《论语》的课程总结,也是他们共同回应和实践“新经学”的一种尝试。全书从《论语》中精选20个主题,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朝闻道,夕死可矣”“···

【胡发贵】陆九渊如何开讲座

中国古代讲学者甚多,而能让听众情动以至泪崩的却不多见。宋代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就是这样一位高手,史称他的“讲义”往往“掀动一时,听者多靡”(《宋元学案》),还常出现情激泣下的场面。

【瞿英华、鲁洪生】论《履》卦的象征意义

《周易》以象征为主要方式诠释宇宙、世界和人世的规律与关系,是中国宇宙观的载体,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从思维方式看,《周易》的象征主要体现在象数思维、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和主体思维等方面,这是基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独特表达。

“2019·国际孟学高端对话会”在扬州召开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念,若立足于孟子思想层面,目标是建设美好世界。因为孟子道性善,善的人性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孟子倡导仁政,意味着需要清明美好的政治,此乃造福人类的前提和基础。当人类把美好世界界定为美的人性和好的政治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全世界的期待。

【周景耀】经筵上的诗教——谈个体德性与传统政教的关系

无论是强调男女有别的内外共建,还是上下相通的君民一体,在传统政教秩序中,共同的个体德性建设是政教得以延展的根本起点,因此在中国政教传统中对个体修身重要性的强调就显得尤为突出,它无疑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

“曲阜希贤之旅”游学公告

游学意在打破当前慈善领域与儒家文化隔膜分离的状态,提升慈善从业者的身心修养,提供与文化领域深入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助力各自组织和行业的发展,实现现代慈善事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玛瑞安•泰勒斯】抵抗与自由

最高的自由不在于虚假的选择或替代方案而是做到表里如一,敢于挑战他人对你的期待。

【萨尔瓦多•巴伯恩斯】论自由派威权主义

屈服于专家的权威将吞噬民主的生命线。

【萨缪尔•朗克尔】欲望疗法:革命哲学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可以肯定就是:你绝对不会幸福。事实上,那样的话,你将像生活在地狱中一样痛苦。

【约翰 • 莱塞克】哲学作品读起来应该像书信

我来研究哲学,心中有话忍不住要说。在前来的路上,想法发生了改变。不是我停止说话了,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停止写作了,而是情绪变了,关键是音调的高度不同了。我逐渐感受到应该承担起责任。不是对自己还是我认识的其他人而是对更广泛的大众,某种开放性的,不确定的“你”。“你要对自己负责”变成了“要认识你自己。”

【苏晓冰】从知识到德性:阳明对“知识化”圣人观的反思

阳明的相关思考依照于朱子学而起,后朱子学时代中“格物”说中所蕴含的知识化的倾向愈加凸显,而阳明在“格竹”实验中发现,倘若“人皆可以成圣”是真命题,那么,在知识上无法建立起普遍性或确定性,就此引发对于成圣问题的重新思考。

【吴钩】当我们说历史时,应记住一条金科玉律:言有易,言无难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早年在清华读书,师从赵元任先生,在赵先生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讲到“反照句”与“纲目句”时,王力加了一个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罕见。”赵元任严厉批评了这一附言:“删附言!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