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传统与现代相融 学术与育人并重

11月25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书院行记者团来到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在岳麓山下这座古色古香的千年院落中,感受传统书院精神。

走近孔子博物馆

走近孔子博物馆

【贾庆军】王阳明“知行合一”之“五层”、“二天”、“两型”说

从良知宇宙整体来看,阳明的“知行合一”共可分为五个层面;而从其生成的过程来看,这五个层面又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或称为“二天”说:先天知行合一与后天知行合一;从“知行合一”产生的方式来看,又可分为“化生型知行合一”和“头脑躯干型知行合一”。于是,我们就有了“知行合一”的“五层”说、“二天”说和“两型”说。

郭齐勇著《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出版、简介暨目录

本书从中国哲学内在的思想性出发,阐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下的意义。

“中国哲学的本来、外来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18年年会在杭州召开

2018年11月16日—18日,“中国哲学的本来、外来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18年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许石林】他看见一双筷子,哭了,哭得很伤心

吾乡渭南风俗:过年要增添碗筷——意思,你懂的。

【沈长云】人文始祖——黄帝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生发路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礼乐制度是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基石。为推动海内外礼学研究,促进彼此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路径,11月10—11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范依畴】传统中国耻辱刑的存在成因与文化基础

耻辱刑作为一种独特的刑罚种类,常以特殊标识使受刑人蒙受羞辱,并将这种羞辱加以公示广告,借助受刑人内心耻辱痛楚和大众观睹恐惧来达到惩阻和预防犯罪的目的。这类刑罚能在中国产生并存在几千年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有深层次的原因和基础。

【贝淡宁】中国垂直模式的民主尚贤制:对读者评论的回应

《贤能政治》出版后引起读者的广泛讨论和评价。作者在文中对黄玉顺、刘京希、章永乐、曹峰四位学者的评论做出了回应。首先为“垂直的民主尚贤制”辩护,列举了在中国实行这种制度的四大理由,并解释了不能实行选举民主制的原因,指出黄、刘评论中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依靠毛时代和道家资源纠正贤能政治缺陷的可能性。

【吴钩】哼哼,你以为中国人的餐桌上只有筷子吗?

前几天,意大利某“奢侈品”品牌发布了一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视频,短片的内容是展示“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不知主旨是想表达中西文化的融合,还是讥讽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这个特LOW的广告现在已经引发了轩然大波,我们且不去理它,不过借这次全民关注的机会,我想普及一下宋朝人餐桌···

【许石林】为什么当今戏曲的角儿都纷纷想出轨?

从事戏曲工作的悠然先生,看了网络上报道某某演出活马上台版《霸王别姬》,给我发微信—— 我快脑淤血了,别人演还好,这可是某某啊!他一开这个口子,会有一批人跟风,我又想起了你那句话:只需要一心继承就好,不需要你半点的创新转化,真的继承下来了,创新转化自在其中!

一颗敬仰心,孔庙里学习为政之道

万仞宫墙、孔庙、孔府……这一处处历史古迹,都是济宁人耳熟能详的景点,也已成为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近年来,济宁利用孔孟故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

【贾连翔】周文王妻子太姒的一个梦

清华简《程寤》的发表,为讨论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引起了国内外汉学界极大的兴趣。近日,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访问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的“王国维学术讲座”上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贵州日报】张新民:守护文化,是生命力量的牵引

我多年读书治学,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痛感中国文化长期遭到人们的误读误解,遂将兴趣转移到了传统文化义理系统的梳理。但任何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文化,都是需要载体的,于是我便调入贵州大学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目的是通过书院办学模式来坚守自己的人文理想,更重要的是向世人昭示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王江武】浅论康有为对“孝悌”观念的重新诠释

传统儒学重“亲亲”,不仅视之为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推仁爱及于他人,乃至于万物的为政之君德的根基。故有子以孝悌为行仁之本,认为若不能孝悌于其亲,则既能忍于亲,则孰不可忍!故而以为仁德之存,必以孝亲为始,而后方能推爱及于他人,故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田飞龙】犹记香江论道时——纪念爱国者刘乃强先生

惊闻香港刘乃强先生病逝,第一感觉是:一个战士倒下了。刘乃强先生是香港社会少有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者,他不仅在政治立场上有高度的原则性及坚定性,更关键的是知行合一,具有战略眼光、丰富知识及立足高远的论述责任感。在全国港澳研究会的微信群中,我每天最看重的就是先生的千字短文。

【郭晓东】论《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繁露义证》——对董仲舒的不同诠释

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并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同《孔子改制考》一样,该书之作,是试图为其维新变法思想作进一步的理论论证。

【曾亦】《公羊》微言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此书实为南海变法之理论依据,“有为政治上变法维新之主张,实本于此”;其影响之大,较《新学伪经考》尤甚,故梁启超比于“火山大喷火”、“大地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