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纪初世纪初,,有着不同政治倾向、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的中国人,在接触和了解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把社会主义和井田制画上等号呢?本文试图阐述这个疑问。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晋代陆机提出“诗缘情”;“诗言志”说的是诗歌要干什么,“诗缘情”说的是诗歌源自什么。
中国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涉猎较少的领域之一,该成果在充分占有丰富详实的史料基础上,从书院创办、经费筹措、书院管理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同时从士大夫价值观的培育和士大夫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古代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
曹元弼爲近代著名经学家,生于清末,经历晚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近百年动荡剧变的岁月。自早年登科受翰林院职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之“历代论语注疏丛编”系列的一种。
《近思录》依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的学术标准编排,概括了北宋四子思想的主体,是一部理学入门经典读物,被誉为“四子之阶梯”。
腊日祭孟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自孟母三迁祠重新修建完工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孟氏宗亲都会在孟母三迁祠举行祭祀孟母活动,今年已是第22年举办祭祀活动。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1月13日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腊八节,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我市冰雪旅游节,长春文庙在当天免费开放,并举办了“魅力冰雪浓情腊八”公益文化活动,吸引了约2000名市民、游客前来参与,度过了一个快乐并且别具一格的腊八佳节。
2019年元月12至13日,以“仁”为中心议题的苇杭书院戊戌年度会讲在北京大学举行,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儒门同道及国学践行者。楼宇烈、张祥平、张祥龙、韩星、程方平、任剑涛等20余位学者专家,从“仁”的基本内涵、“仁”的传统与现代精神、仁学与儒家修身工夫、“仁”与西方宗教博爱观念等角度展开讨论。
牟宗三提出,伦理道德学说须有内部动力,但是他并没有具体说明心为什么有活动性,也没有对心的内在运行机制作出解释。从儒家生生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这两个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答复。心之所以有活动性,是因为人有生长倾向,有伦理心境,是一个先在的道德存在,原本就有道德的要求,并有满足这些要求的动能,从而心甘情愿成德成善。心的···
为了促成人们的伦理实践,孟子提出了一个比他的性善论更为复杂的伦理选择论。这一伦理选择论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当选择原则,也有比较具体的可欲之善和更具体的作为“良贵”的仁义等价值;既有对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够做什么的说明,也有如何实践伦理的方法。在层层推论和类比中,孟子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证明,在不同的价值选择中,伦理选···
正义曰:学而后政,故此篇所论孝敬信勇皆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乃为政之人也。凡二十四章。
现代儒家思想的开展,更多地表现为调动乃至挪用儒家传统思想资源顺应革命之潮流,而很少能够做到坚守儒家立场以反思、回应革命所带来之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历史事实是,恰恰是儒家传统中的某些思想资源,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真实的精神动力,尽管儒教中国,正是革命的对象。
2017年10月14、15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回顾与展望:东亚儒学视域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
2017年9月23日至24日,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首届年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两岸三地各高校及若干境外高校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58篇学术论文。此外,同期举行了“中日韩博士生儒学国际论坛”,共有来自海内外七所高校的18名博士生发表了论文报告。
孔子以前对士的理解的重心在“仕”,强调的是任官职事,孔子对士的理解的重心则在“学”,突出的是弘道崇德。这一转变意义重大,使得弘道成为士人出仕的根本目的,从而也影响到了君臣之伦的重新建构。简而言之,既然士人出仕的根本目的在弘道,那么,道就成为君臣之伦的规范性基础。这样一来,臣对君的从属关系实质上来自士对于道的遵从,···
欲求既往以资现在,如今我们是否该走出“后经学时代”而回到经学?所谓回到经学,当然不是回到哪个文本,哪段注疏,也不仅仅是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重要的是重新构建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连续性,为近而治本国政治社会文化学术种种学问树其基础,尤当为解决当前种种问题提供以活泼新鲜之刺激,是一种当代意义上的文化政治意识。
《性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方以智集中论述心性问题的代表作,原文7000多字,分为25节。《性故》讨论的内容涉及心性、性理、性命、性情、有无、善恶、理气、气质、动静、刚柔、别总、体用等诸多基本范畴。文字艰深晦涩,不易读懂。本书整理者利用其已有的研究成果,校勘原文,参考方以智的其他相关著作,广泛引用儒释道各类文献,为之作···
《易余》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是先天易学、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结合的典范。是书不仅提出了“一分为三”思想,而且近似于西方哲学的论证推导,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卷,卷首有《易余小引》、《三子记》和《易余目录》,后附《象环寝记》。
孔庙祭孔,现在已经成为两岸三地、东亚乃至欧美一些国家每年一大盛事。当然,部分孔庙逐步恢复了春秋二祭,越来越与历史上传统的祭孔相贴近。而且,随着国家政府对孔子、儒学的高度重视,祭孔的影响力也越来愈大。在祭孔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孔庙祭孔的历史文献以及现代论著做一查考,以便为当前孔庙祭孔活动及研究提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