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涛著《汉唐礼制因革谱》出版暨目录、简介

中国礼治的生命力,藴含在从《仪礼》第一座高峰到《大唐开元礼》第二座高峰这一制度的承袭流变过程中。笔者的基本思路是将此时段各类史书所载礼制史料通盘汇辑,逐条缕析,将礼制因革回填入汉唐间礼典施行的时空背景中,予以系年,编著成《汉唐礼制因革谱》。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第九届纳通奖学金暨孔诞征文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2018年12月4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第九届纳通奖学金暨孔诞征文颁奖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隆重举行。

【吴钩】在宋朝的舍瓦勾栏里,你可以看到哪些文娱节目?

北宋末的东京城内,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桥瓦子、新门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州西瓦子等瓦舍,以位于东角楼街的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最大,这三大瓦舍中,有大大小小五十余座勾栏,以及数十个看棚,其中“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现代城市的剧场、体育馆,容量也不过于此吧。各瓦舍···

【李洪卫】仁学的回归与民主仁学的成立——吴光民主仁学的脉络及其前景

吴光的民主仁学特质在“新体新用”,他批评自康有为到20世纪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建构没有实现传统儒学在新的历史时代的真正变革。他既高标传统儒学中的“仁学”内涵,尤其强调其中的道德人文主义,同时加诸新体以“民主”内涵,此即是其最大亮点,也是最受质疑之处。

【宗尧】书院教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

书院是我国原生态的教育组织,它兴起于唐,终结于清末。在千余年的教育实践中,书院在知识教育上注重博与精的统一,在道德培育上注重正心修身,同时又提倡明体达用、经世致用,强调学习知识和砥砺品行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经邦济世。

【邓洪波】书院何以复兴于今日

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围绕着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它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由大唐以迄晚清,1200余年间,创建7525所以上,为古代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廖名春】《孟子》与出土文献两则

《孟子·离娄下》“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之第二个“行”,当训为“言”“说”。此句意为“要依仁义行事,不能只说说而已”。孟子反对的不是“勉强施行仁义”,而是只说不做的“假仁假义”。清华简《厚父》第五简“古天降下民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与《梁惠王下》引《书》相似,此之“乱(治)下民”即彼之“宠之”,“宠”读为“用”,训为“治”。故赵岐以“宠之”···

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论坛”第十六期举行,杨立华主讲朱子天理观

2018年11月30日,中山大学哲学系“谦之论坛”第十六期于锡昌堂515室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以《“所以”与“必然”: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为题,向中大师生及校外听众作精彩报告。本讲座由陈少明教授主持,陈立胜教授担任评论人。

【衷鑫恣】作为乡绅的朱熹

朱子在外做“官”短,在乡做“绅”长。他扎根福建农村,蛰居武夷山中,是一名杰出的乡绅。从18岁举建州乡贡算起,朱子做了45年的乡绅,并可划为四期。

【海伦·安德鲁斯】贤能政治批判——新统治阶级

贤能政治会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中央集权,造成政府精神的转变,可能把英国社会变成由暴君和奴隶组成的两极世界。封建贵族试图阻止官僚阶级支配国家,却意外制造出了一个新贵族阶级,这无疑意味着社会之间相互监督制衡的脆弱系统的终结。

中国政法大学孔诞征文二等奖:儒风赞 | 关春蕾

圣人之道,不忘三代。孔圣之学,博而精深。为仁由己,好学笃信。勿施不欲,忠恕之道,达人达己,立己立人。亲亲可隐,孝悌为本。恭宽敏惠,温良俭让;成仁成爱,为人之根。修己安人安百姓,立德齐道齐政勤。主德政以治国,倡周礼而化民。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与眉县横渠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关学学术研究和社会传播

12月5日上午,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哲学学院与眉县横渠书院举行了文化研修与教学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眉县横渠书院院长王政军、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分别代表眉县横渠书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签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和眉县横渠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任其然】《文化纵横》十周年:公共知识危机与中国价值的重建

在如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深刻的社会割裂,民粹主义和各类其他思潮迸发,学术界、思想界都陷入深深的危机感之中。如何思考和面对这样的问题,对知识分子乃至社会精英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陈白沙诞辰590周年,《陈献章诗编年笺校》首发

近年来,明代心学,特别是阳明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化传播的热点。可是,作为明代心学奠基者的白沙心学,却显得十分不相称的冷清,毕竟在当时,有天下学说半陈湛半阳明之说。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打造白沙文化影响力,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与江门市政府以“白沙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联合主办纪念陈白沙诞辰590周年大会···

【瞿骏】钱穆与五四运动的互动

2018年11月,四川大学“中国史青年沙龙”(第一期)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召开。本期所讨论的主题是“钱穆与五四运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瞿骏教授担任引言人。本文为瞿骏教授的演讲纪要。

【秦志华】相遇清华简 任重而道远

从2010年至2018年,清华简以一年一辑的速度公布出版整理成果,这在同类规模的出土文献中是尚无先例的。2300多枚清华简,整个整理出版过程将耗时15年,目前进度虽已过半,但无论对于清华简整理团队还是中西书局而言,每一辑整理报告都是一次新的巨大挑战,可谓任重而道远。

【曹雅欣】传统文化论价值观——和谐

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是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文化心理、政治信条、艺术准则、智慧要求。所以,和谐的信念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根基。

陈卓仙《思复堂遗诗》出版暨杜维明、郭齐勇序

《思复堂遗诗》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的母亲陈卓仙(字大任,1887-1964)的传世诗集。杜维明、郭齐勇、张祥龙、杨儒宾教授欣然作序,杨祖汉先生盛情推荐,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秦燕春副研究员作了详尽的笺注,针对诗集重新考证编年,校订错讹,针对现代读者的情况,对难懂字词与引用典故逐一笺注。

中国政法大学孔诞征文二等奖:《中庸》义理丨崔小梅

《中庸》者,细述儒家“修身”以“致天”,阐释“圣人之道”者也。《中庸》假《诗》以嘉明王、讽昏君,以彰“圣王之道”。“德輶如毛”,“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二句尤得此意。

【曹建国、陈海霞】郭璞与《诗经》学

学界多知郭璞在玄学、游仙诗及训诂学等方面的建树,而甚少关注其《诗经》学之成就。郭璞曾著《毛诗拾遗》《毛诗略》两部《诗》学著作,又注《尔雅》等书,其中有较多引《诗》材料。郭氏的《诗》学著作皆亡佚,清人马国翰从诸书中辑录郭璞《毛诗拾遗》佚文7条,其中或掺杂《毛诗略》佚文。结合其《毛诗拾遗》佚文及《尔雅注》引《诗》···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