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傍晚时分,第八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营师生来到德兴市花桥镇昭林村。该村是江西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也是我校“十四五”期间的定点帮扶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8月30日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4年8月27日,在这个晨光初照的清晨,四海孔子书院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德国、法国、希腊、印度尼西亚、美国等18个国家的31位2024年华裔杰出青年北京研修营的青年朋友们。他们带着对中华文化的无限向往与热爱,踏入北京西山这座山林田园与人文礼乐为一体的书院。
8月23日,山东·高青第二届《尚书》文化周启动,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讲师团队走进高青,让《尚书》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普罗大众享受一场场丰厚的文化大宴!
2024年7月27日至28日,河北省儒学会彝伦书院依照传统书院仪规举行经学会讲。本次会讲经典为《书经》,讲题为“洪范彝伦——天地人之常道”,礼请四川乐山师范学院齐义虎副教授、浙江科技大学孔祥来副教授、甘肃省传统文化学会杨鹏先生等三位《书经》研究专家莅临书院讲经论道,河北省儒学会第二期儒家经典研读班学员及省内外儒学爱好者40···
夏秋之交,古城西安晴空万里,秋风送爽,在这美好时节,西安中和书院喜迎国内儒学大咖在大风阁汉城湖举办“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之道的现代价值”甲辰会讲会。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春秋]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这首夸耀状元登第的诗,出自宋人汪洙的《神童诗》,目的是劝勉学童用心于科举功名。殿试放榜时,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尚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应该是“民本”一词的源头。这八个字可圈可点。“民”是国家的根“本”。“固”,在农耕文明的状态下有安居乐业的意思,有生活资料充足的意思,还有精神世界稳定的意思。由于中国古代生产力较为落后,大家必须团结一心才能面对各种灾难,所以,这种民本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是应该同情理解的。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儒家实践智慧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与伦理情境中,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与对象作出灵活应对和恰当决策,这体现出一种方法论智慧。
在现代汉语中,“一贯”有两大含义,一指某种始终不变的状态,二指用某一个道理去贯穿万事万理。
近二十年来,中国人文学术界发生的最重要现象之一便是中国经学研究的复兴。自春秋战国以来直到清代,经学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传统中国社会与公私生活,被认为中国文明的“根”与“魂”。
《荀子》一书引《诗经·大雅·抑》之篇六次,其中引用“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更是多达三次,分别在《不苟》《非十二子》《君道》三篇。此引诗三处,虽然并无统论之意,但纵览此三篇所引之处行文,其立意逐渐拔高,在“维德之基”的基调下对君子品性展开讨论,最后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文选(1874—1957年)编纂的《钱氏家乘》,内容博赡、体系完备,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大层面,为钱氏后人提供了进德修业、处世治家、经世济民、安邦卫国的价值指引与实践智慧。
“书院梦是学术梦,贯通文史哲;书院梦是文化梦,出入儒释道;书院梦是教育梦,关系你我他;书院梦还是民族梦,承载家国天下。”这是我对书院发展的一个粗浅理解。今天的书院发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基于这样一种现实,我对书院有以下这三点反思:一思大与小,二思新与旧,三思进与退。
当代儒学发展的使命,是通过重建道统观、经典系统和哲学体系来建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的第三个儒学范式,即当代儒学范式,其宗旨不应该局限于吸收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是应该建构真正具有世界高度和人类关怀的思想学说。道其实就是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类基本价值系统,道统则是建立和传承人类基本价值系统所形成的传统。
[春秋]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洮。郑伯乞盟。
[春秋]七年春,齐人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