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元代《孟子》学以“纂疏体”与“旁通体”两类经疏为主,总体表现为“辞繁而旨深”的状态。朱元璋通过暂停科举、编纂《群经类要》和《精诚录》、罢孟子配享和编纂《孟子节文》三大举措,对元代“辞繁而旨深”又不切实用的《孟子》学予以了否定,提倡经典诠释的简易、通俗、以实用理念为导向的风尚。这种变革方向,与以宋濂为代表的元末明初学者···
敬畏上天源于古人对天的信仰。人们对上天以及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鬼神精灵都有怀有敬畏戒惧之心,才会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出于对上天的敬畏,灾异之变就能使帝王警觉,反省理政当中的过失,减少施政当中的失误。因此,每当出现灾异和人为的治理失误时,帝王就会自我反省。
中国最终要展现于天下的是其文化价值观。历史上周边国家为中国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就内部而言,也正在于“礼义”的文化价值观维系从而能化育人心、性情,可久可大。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
近世颖悟如王静安(1877〜1927)先生,自言于《尚书》所不能解者十之五,以至学生杨筠如既已「博采诸家」、「时出己见」(王静安〈序〉语〉)而撰《尚书覈诂》,犹云可通者仅十之四五。
我确实在辩论,和上个世纪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有关孔子的种种误解、曲解进行辩论,甚至和自孔子生前直到今天种种对孔子的误解、曲解辩论。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为孔子做过辩论,我这工作,算是对他的一个继承。
《孔子原来——被误解的孔子》特点:一,自问自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二,言之有据,持之成理,学术根基深厚;三,一扫长期以来的反孔偏见和无知,返本开新,彰显孔子本来风貌,又有时代高度;四,所写的孔子是可崇敬的圣人气象,又是有血有肉的、有缺点又能涵养自省的人,在平凡中蕴积着伟大;五,文章短小精粹,文字简明而又···
反身代词“己”“自”,有同有异。“己”主要指代人,表示与他人相对待的“本人”。“自”除可指代人外还多有指代非人事物的用例,被“自”指代的存在体可称为“自体”,则“自”表示与他者相对待的自体“本身”。
宋代理学家朱熹生前郁郁不得志,身后却极尽哀荣,元、明、清三朝都将他的学说尊为正统,于是程朱理学完成了从一门在野政治学说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的跳跃。
对于生活在宋朝的人们来说,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并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
看近期日本对中国防疫的各种支持以及表现出来的礼仪,应该单独写一篇。但是,由于前面涉及这次防疫、避疫的两篇文字接连被删。遂决定不再对此事件发表任何评论文字。有朋友问用中国古代的礼仪如何解读日本对中国的这些友好的表现,这篇旧文中的内容应该能帮助读者理解。
汉武帝非常器重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汉武帝死后,霍光成为汉朝的权臣,掌朝廷大权二十多年,尤其是拥昭立宣,废昏立明,功劳至大,人们将其与商朝的伟大政治家伊尹并列,合称“伊霍”。
现在,官民一体,操同一种语言,文雅的又主动去所谓接地气,结果,粗俚的还粗俚,但纷纷仿效官腔之糟粕如空话套话大话假话,却无官家内容气息支撑,所以,一说话个个像虚火上升似的假亢奋,真虚伪。
本书探讨了元代儒学学派与诗文流派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部分,对南宋金元时期学术变迁与派别分化、学术与诗文的联动、理学门派传承与诗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观性论述;同时重点考察了许衡与元代中州文派、刘因与元代北方文派、许谦与元代金华文派、李齐贤与元代高丽文派等的儒学承传和文学创作。下编为考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