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义勇”观念皆与广义的君臣之义有关,析而言之,则可分为三类:其一,在主君蒙难的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趋君之难;其二,在被动卷入乱臣贼子叛乱事件中,在受到后者威逼与利诱时严别“义利”之辨并守死善道;其三,在家国忠孝公私发生冲突时,一般选择先履行家庭义务或克服个人性情,然后以死成全公义。
许多人习惯将现在的高考比附为古代的科举,其实公务员考试更像是科举,因为它们选拔的都是公职人员。好,今天就来说说中国发明的科举制度。
呜呼,盖君子所遇于世者,以其时也。稽之古史,怀抱经纬、用行舍藏,累累如丧家之狗者有之;文饰金玉、草莽其中,赫然尸位于公卿者有之。此特以智才得其所宜乎?非也,以其遇于时也。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学·理学·心学” ,参考议题有: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社会生活;理学心学与宋明时期文学艺术;理学心学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国医·国药与理学·心学的关系。论坛共收到沪上以及其他地区博士后、博士、硕士论文近40余篇,组委会筛选了17名同学参会。
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2018年11月24-25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历史系承办的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11月18日下午,“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典礼现场揭晓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奖”的获奖名单。四川大学古籍所《儒藏》系列成果《儒学文献通论》,《巴蜀全书》阶段性成果《宋会要辑稿》以及宗教授所卿希泰教授主编、詹石窗教授副主编的《中国道教思想史》(4卷)获优秀成果奖。
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担任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获得本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卓越传播力奖。在颁奖盛典现场,刘东教授接受了凤凰网国学的专访,就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的交流、新清史中的族群文化观念、国学热的现状与前景等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什么是书院?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书院大概就是古代的大学。但书院本身有何文化内涵?它们又何以延续数百年、上千年?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书院的复兴?12月1日,记者随“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河南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传统的书院在今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不少地方也依托传统,重新修缮了当地的书院。
“问津书院远离城区,旅游功能往往大于教化功能。现代书院的教育、移风易俗功能的发挥,要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突破地理障碍。
武汉新洲问津书院,中国唯一以“孔子以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11月30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探访了这座书院,听专家讲述书院的古今以及它为当今世人带来的思考感悟。
考据江藩《汉学师承记》之史实,一是为了考证《汉学师承记》的纂辑年代,并揭示江藩纂着此书隐微的心曲;二是为了分析江藩此书的纂着意图和成书背景,并探讨其书与清修《儒林传》的关系;三是为了考证江氏将黄宗羲、顾炎武编列卷末的隐衷等数事,钩沈索隐,提出新的论述,并对流俗之说提出商榷,以备知人论世之义。
“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近二三十年来,围绕儒家经典的经义、义理、语文学和历史学,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仍然任重道远。以经学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为例。二重证据法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孔安国利用孔壁古文对读伏生今文以定《古文尚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