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历史悠久,《周易》里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历经数千年变更,汉服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表征,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藏,与中华传统饮食、建筑和汉字汉语等共同构筑成恢宏的中华文化大厦。
现代汉服的日常形制可以改良和演化,作一些现代的变通,使得其更适合现代生活节奏。但在比较正式的节庆、礼服、祭服方面,则还是遵守古制。
十余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逐渐得到了主流社会的接受与认同,成为了承载民族情感的重要符号。希望在这一背景下,能走出文化虚无、逆向民族主义的阴霾。西装革履、白色婚纱固然可以穿戴,但不必将其视为独一无二的正装,而传统汉服衣冠,则更不能再被视为“奇装异服”了。
中醫和漢服的復興,是有啟發意義的文化事件。我們不應僅停留在現象的認識,而應該深入思考其背後的社會發展規律,並升華為理論,服務於我國軟實力的塑造。
看点近年来,国学教育的热潮不曾停息,国学班、读经班、女德班等,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对于注重国学的家长来说,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一直是个大问题。上海市儒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李耐儒深耕国学领域,编写了该领域目前最为完整,最成体系的《国学基本教程》。近日,外滩君对其进行专访,谈谈他理想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