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论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召开

12月4日至5日,来自北大、清华、复旦、人大、浙大、华东师大、中大、澳门大学、深大等逾20所高校、逾50教授在云端线下,在北江边的一个小岛上讨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的同一本书,论道中国“工夫”。

【陈立胜】哲学与工夫 ——陈立胜教授访谈

我都忘了当初为何会选择哲学专业,不过如让我重新选择,还会选择哲学。肯定有兴趣的因素,但现在回忆起来应该说是在懵懵懂懂中被“哲学”选择了。我对中西哲学都有浓厚的兴趣。读大学的时候,经常逃课,大部分时间都去看课外书了。当时读书很杂,饥不择食,能找到的书就读,有点盲目挥霍阅读精力。有三本书,至今仍有鲜活的阅读记忆。

【陈立胜】儒家修身之道的历程及其现代命运

儒家修身学最早见于《五经》,经历了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德性—德行培育”到以“成圣”为目标的“心灵操练”两个不同的时代。而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渡时代”中,儒家修身传统被转化为培育“新君子”(国民、公民)与“新圣人”(“革命圣人”)的精神资源。当今,我们正在步入另一个“过渡时代”,一个“人禽之辨”的2.0版本(“人机之辨”)的时代,如···

【李浩淼】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魏源被公认为是以今文经学为主的启蒙思想家,但从其思想整体上看,他不仅对今文经学十分推崇,还对理学思想也很是认同。魏源并没有否定理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对道统传承十分关注,并且在他的学术生涯里一直深受理学思想范式的影响。

【崔海东】儒家工夫视域下杜甫晚年的崇佛转向

杜甫一生儒行,但是晚年确又转崇佛教,考其缘由,实因其人生坎坷,困于命运之多骞,同时儒门工夫陵夷,不能提供有效资源以安身立命,故转向佛教。自儒家工夫检讨之,一则鹜外而遗内,有用无体,只将儒家视为一种个人职业与国家制度的安排,全然不关心性修证;二则性情非狂即苦,始终不能自作工夫,以服膺天命。

【崔海东】朱子“中和旧说”发微 ——以“人自有生”四札为中心

朱子“中和旧说”关于本体与工夫的见解经历了五层发展:一是学延平静坐求中而不得;二是自悟性体心用,学南轩省察识仁;三是因南轩“二物”之评,更以“一念已具体用”;四是定型“中和旧说”;五是因工夫无下手处,遂整体怀疑反思“旧说”。此五层见解有三大问题:一是无关“中和”本旨,故造成本体、工夫皆误;二是在本体上混两种体用而不知,故···

【崔海东】从象山三解“艮背”看其心学义理之展开

象山之心学,可以其三解“艮背”之说为纲,来揭示其义理的具体展开。其一解乃是批判伊川所解“艮背”,实则初步提缀己学之规模;二解乃籍批判程朱欲起说从而全面展开其心体,在本体论上去程朱道体直贯性体而代以直贯心体,否认性体之存在;在欲起说上截断程朱“天理→人性→心感物→情欲”之体系,而代以病在人心之说;在工夫论上以“辨志(义利···

【刘增光 张南】2018年儒学热点综述

本文选取八个主题概述2018年的儒学研究,八个主题是:礼学与经学的实践指向、儒学现代转型及其新形态、儒学与异质文明对话、东亚视野下的儒学研究、儒家伦理的当代诠释、作为范式的儒家政治哲学、从儒家工夫论到功夫哲学、“生生”与儒学的返本开新。希冀通过这一分疏可以勾勒过去一年儒学研究的动态走向。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