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李鲜】唐君毅道德哲学中的情感问题——情感何以先天而后天

感通、性情、私情组成了情感的整体内容,是辅成其本心之性善论的支撑和路径,是解决情感先天而又后天之张力的途径。感通揭示了心灵能力的直觉、情感与理性之多层交集;性情阐发了心、性、情三者先天善性的同位构建;私情的善恶转化,呈现出情感由后天通向先天的辩证关联。

赵敬邦 著《唐君毅与香港》出版

《唐君毅与香港》讨论唐君毅与香港的重要关系,冀能一方面帮助读者更了解唐君毅其人,另一方面帮助读者更了解香港其地。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唐君毅在香港的文化运动;第二章介绍唐君毅在香港的足迹;第三章评论唐君毅留在香港的一批藏书,同时也收录了唐君毅留在香港新亚研究所的藏书照片,这些照片从未曝光,价值尤其珍贵。

【蔡祥元】唐君毅的感通玄学

唐君毅立足儒家心性哲学传统,创造性地使用和发挥《易传》中的感通思想,建构了一个涵括中西印基本哲学精神的思想体系。相比熊十力的宇宙本体论模式,唐君毅的感通形上学具有一个认识论维度,思想上更为饱满。虽然如此,他的论证并不彻底,其思想构架也未超出他所批评的黑格尔主义,由于没有区分开不同层面的感通,其细节处往往失于含···

【彭传华】唐君毅对中国语言哲学研究的展开与展望

唐君毅先生是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有一中国之语言哲学之传统”之重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他既有展开又有展望。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主题,他明锐地察觉到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即为中国语言哲学传统的具体表现,他的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以言与默为主题,以“即哲学史以论哲学”的方法来展开的。

【胡晓明】人生体验之哀乐相生——重读唐君毅先生《人生之体验续编》

这里有无限的悲,也有无限的喜。“须知人生如说是悲剧,则悲剧之泪中,自有愉悦。人生如说是喜剧,则最高的喜剧,笑中带泪。”这就是唐君毅先生这本书给我们当下的一个启示。

【王聪】唐君毅的自由观

本文即对唐君毅自由观的考察。在他看来,不能仅把自由的观念局限于政治领域,而必须有精神和意志所界定的形而上学根源。他认为,在中国哲学视域中,人的自由是对本心的自觉顺应,因此是不证自明的。而真正的自由,必须是以“心之本体”为指向的向内而求。他提出,在“心之本体”的本质作用下,“人之自性”便有了自由而无限的规定性。在此意···

【刘乐恒】马一浮与唐君毅人文思想的对比与会通

本文主要从人文思想的基本观点、人文思想的根据、人文思想的基本方法取向、人文思想的基本线索与结构等四大方面,对比和梳理马一浮与唐君毅二氏的人文思想,从而揭示出两者的人文思想具有互补性与相承性,唐君毅以「感通」为线索的人文思想,是马一浮以「寂感」为结构的六艺论的深化与引申。因此,唐、马二氏可以构成现代新儒学中的「···

【白欲晓】寻绎儒学现代开展的一条流脉 ——以贺麟纪念唐君毅文为线索

1980年代贺麟曾撰写《唐君毅先生早期哲学思想》文纪念唐君毅,并借早年发表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说明1940年代自己的儒学思想与唐君毅在方向上有相同之处。通过贺麟与唐君毅的比较,可展现新儒学思想这一流脉的特征以及哲学依据。儒学现代开展这一流脉及其终结值得考量与反思。

【黄玉顺】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 ——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是“以中化西”的立场。这应当是当代儒家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实现这三点意义的问题上,唐先生的某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长···

【唐安仁】吾父吾师——回忆我的父亲唐君毅

我生何幸,有如此胸襟广阔,而又温良如玉的父亲。孔子说:“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 君子这两个字,用来形容父亲,再适宜不过 。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