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圣卓】天道、鬼神与礼乐:中西文明传统中的超越性思想

在中西文明传统中,鬼神虽极其神秘难测,但又是与天道和礼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西方哲学与宗教传统将神的问题转化为精神性存在等哲学问题,鬼被遗留在炼狱和巫术的剩余文化中,却始终无法清除。

【刘源】性别与天道

天虽无限,却必待有限之人物,斯可以表现其无限;人虽有限,却可以籍天之无限,而不限于其有限,故曰圣人同天。因此,性别非但不会对天道之彰显造成遮蔽,恰恰相反,却正是天道彰显之必要条件,亦以性别之分判,有限之个人才有了完全表现无限天道之可能。

【陈赟】自然与天道:船山哲学中的“终极无为宇宙观”

船山哲学中的“自然”意味着一种与“人为”不同的自发性运作方式,它无法为人的知能所穿透,也不能被理解为作为根据的终极因或造物主,而是一种自发性、自本自根的以自正性命为指向的秩序,后者指向一种在终极层面无为自然的宇宙观。船山以人之天、物之天、天之天三个概念将自然区分为人的自然、物之自然与宇宙之自然三个层面,人的自然规···

【丁耘】天道、心性与现象学之道学转向 ——评张祥龙《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

专访谢遐龄:传统复苏需抓住“天道”这个核心

他在采访时表示,天命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的共同信仰,并进一步强调:传统是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复苏,是机遇更是使命,研究者不仅要研究好典籍,还必须按照现代语境对儒学重新阐释,即“创造性地转述”。

【吴晓番】儒家天道与政治的限度

近代以来,以天道为基础的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体系经受了毁灭性的批评,天道与政治的合谋往往被视为导致王权主义乃至集权专制主义的根本原因。

【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疾病就伴随而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传染性的。

【延瑞芳】论儒家礼乐文化的本原:以《礼记》为中心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标志。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际,早期儒家从自然天道与人之性情两个维度展开了对礼乐本原的探索,发掘了礼产生、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传统礼文化提供了思想支撑和哲学依据。

【钱逊】四书之“天道” ——四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三)

四书内容丰富,涵盖天道和人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政之道是人们日用常行当行之道,是人道;天人合一、人禽之辨、中和之道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之道,是天道。此六项构成四书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亦宋儒所说“大道之要”,或道统的主要内容。

【谢遐龄】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

董仲舒坚守儒家立场,确认天地大道一阴一阳,阳者天德,阴者天刑,阳顺阴逆,德主刑辅,为君王行仁政奠定理论根据。当时的宗教整合已完成天与五帝的神祇体系,董仲舒吸收、综合各家学说,以“天不变道亦不变”论断,论证三代改制不变道,确立了天高于五帝之原理。以五行失序、相干与君王失德之间的关联,以及天象示警,系统化天人感应理···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